理发店,怎么就剪不动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5:22 1

摘要:广州 “罗维丽莎” 首任师傅牛叔常翻看老照片。1979 年开业时,10 平米小店挤满烫卷发的年轻人,洗头凳能排到巷口。从国营厂跳槽后,他月收入从 32.95 元涨到四五百元,“剪刀响就是好日子”。千禧年后十年,理发店如雨后春笋:广东每 200 米一家,“日韩进

曾经门庭若市的理发店,如今频繁贴上 “旺铺转让”。曾经街坊信赖的 “托尼老师”,成了让人犹豫是否推门的存在。这个本应 “从头美到脚” 的行业,究竟怎么了?

广州 “罗维丽莎” 首任师傅牛叔常翻看老照片。1979 年开业时,10 平米小店挤满烫卷发的年轻人,洗头凳能排到巷口。从国营厂跳槽后,他月收入从 32.95 元涨到四五百元,“剪刀响就是好日子”。千禧年后十年,理发店如雨后春笋:广东每 200 米一家,“日韩进修” 的理发师回国创业,楼梯间理发摊都能月入过万。2018 到 2021 年,全国门店从激增到 114.4 万家,吹风机声是城市夜生活背景音。

转折始于 2022 年。上海 “银色・美之家” 郑州 200 多家店集体闭店,永琪、东田造型会员卡成 “烫手山芋”。有店主在倒闭店前直播甩卖染膏,镜头扫过 “烫染专家” 证书,评论区扎心:“进理发店先做好被宰准备。” 曾经的排队剪发,变成排队退卡的无奈。

问题出在三重硬伤。首先是价格魔幻如 “开盲盒”。昆明陈女士选 1480 元烫染,结账时竟因 4 个项目叠加、剪发护理另算,账单高达 7680 元:“剪头比买衣服还贵?” 行业揭秘更惊人:五六百的洗发水进价 20 元,千元染膏成本仅 5 元。效果更是 “翻车重灾区”:法式卷变 “钢丝球”,齐刘海像 “哈士奇啃过的草坪”,网友戏称 “花钱买惊吓”。

其次是推销成主业,办卡即入坑。现在进店必被 “头皮炎症”“纳米护理” 轰炸,剪发 10 分钟推销半小时。沈女士图便宜办 5 次洗剪卡,首次消费就被拖去做头皮检测,稀里糊涂充 7000 元,第三次到店已人去楼空。维权群里满是吐槽:“会员折扣是套路,先标高价格再打折,充钱就被套牢。”

更要命的是技术退化、套路横行。前店长透露,新理发师培训 3 天就上岗:“反正靠滤镜修图发朋友圈,谁认真练手艺?”2024 年美容美发投诉量激增 67%,83% 涉及价格欺诈,曾经的手艺行当,沦为套路生意。

但总有人逆流行走。湖南怀化小华理发店凭 “听得懂人话” 出圈:男士剪发 30 元、女士 45 元,不推销不办卡。顾客说 “剪到锁骨”,她绝不擅自改短;想烫羊毛卷,先摸发质给建议。即便去央视给春晚演员理发,价格不变:“手艺该值多少钱,心里得有数。” 快剪店的爆火同样打脸行业:15 分钟剪发、20 元均价,不搞任何套路,成了打工人的 “理发乌托邦”。有程序员说:“不用听吹牛,剪完能看清屏幕,钱就花得值。”

理发店的困境,本质是信任崩塌。当剪发变成防宰之战,办卡等于赌门店不跑路,谁还敢轻易推门?牛叔现在常去巷口快剪店,看年轻师傅认真修剪,想起 1979 年的夏天:没有奢华装修,没有天价项目,客人坐下只说 “剪短点”,简单实在。行业要想重生,或许该回到原点 —— 把剪刀交给尊重手艺的人,让顾客能安心坐下,不用提心吊胆。

毕竟,大家要的从来不是 “总监级服务”,而是一个不套路、不宰人的理发椅。这把椅子上,坐着的是对 “从头开始” 的期待,而不是对钱包缩水的恐惧。

来源:一点书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