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算18万,结账28万”,这句话在郑州装修圈像幽灵一样反复出现。2024年3月,河南省住建厅把“零增项”三个字写进合同示范文本,违约成本第一次被拉到台面。
“预算18万,结账28万”,这句话在郑州装修圈像幽灵一样反复出现。2024年3月,河南省住建厅把“零增项”三个字写进合同示范文本,违约成本第一次被拉到台面。
文件落地刚满一季,有人已经省下7万,有人还在踩坑——区别只在于:签合同那天,你有没有把“增项”这条蛇的七寸掐死。
蛇怎么抬头,先看最新判例。
郑州中院5月刚判完一案:某品牌公司水电结算比预算多出3.2万,法院直接适用《消法》第55条,判公司退一赔三,业主到手12.8万。
主审法官在判决书里留了一句话:若合同未书面确认,任何增项即视为欺诈。
这句话比所有装修攻略都值钱,它把“口头答应”彻底判了死刑。
想复制这份好运,先把合同换成2024版示范文本。
郑州市面上89家“豫装码”白名单企业,系统已强制嵌入新版合同,打开“郑好办”APP搜“装修信用”,输入公司名称,能查到近三年增项投诉率、工期延误罚金、法院执行记录,数据每天更新。
信用分低于80的,系统会直接弹窗提醒“谨慎签约”,一秒帮你拉黑黑店。
示范文本只是骨架,真正锁喉的是下面三把钥匙,少一把都可能被反咬一口。
第一把钥匙:让工长先“踩点”再签字。
不是设计师,不是销售,必须是后期带队的工长。
住建部2024年新版《住宅室内装饰装修项目经理》证书带二维码,扫码能看真身。
工长得扛着激光测量仪把房子扫成3D模型,墙、梁、烟道、燃气表一次量完,系统当场算出水电米数、瓷砖片数、吊顶展开面积,误差超过3%自动标红。
河南省装协数据显示,前置勘验的工地,后期纠纷率直接降62%,因为“现场地雷”被提前扫光。
第二把钥匙:把材料和工艺“双锁”进合同。
材料锁:瓷砖损耗率写死≤8%,地板≤5%,乳胶漆≤3%,超出部分公司买单。
工艺锁:水电改造用“米数封顶”,建筑面积×1.5倍就是上限,100㎡房子最多150米线管,多一米都不加钱。
超凡装饰5月起把这条印成红色加粗条款,当月签约量暴涨40%,老板笑称“锁死自己,反而赢得客户”。
第三把钥匙:逆向违约金,让增项变成赔本买卖。
未经业主书面确认的增项,每出现一项,公司按该项金额20%倒赔。
举个例子,厨房想加一组抽屉,报价800元,若没签字就施工,公司得赔160元。
龙发装饰实测,引入逆向违约金后,工地增项数从平均11项跌到2项,项目经理说“赔钱的买卖没人干,干脆一次报价做全”。
如果你嫌条款太烧脑,可以搬救兵。
蚂蚁“住小帮”刚上线AI增项预警,上传合同PDF,30秒标出潜在陷阱:比如“背景墙按实际展开面积计算”“防水高度到顶另计”这类暗语会被高亮,附带修改建议。
平台还同步推出资金托管,工程款分四次释放:水电验收、泥木验收、油漆验收、竣工备案,每个节点由业主手机确认,公司才能收到钱。
想卷款跑路?
先问问支付宝同不同意。
有人担心“正规军”报价高,其实反向砍价更狠。
郑州消费者协会二季度数据:通过“装修纠纷绿色通道”调解的案例,平均为业主追回2.7万元,周期7个工作日。
通道的秘诀是“背靠背调解”:协会先让公司提供成本明细,再让业主报心理价,两边各退一步,80%的纠纷在喝茶聊天中解决。
万一谈崩,绿色通道直接转法院立案,示范合同+3D勘验报告+豫装码数据,证据链完整,业主胜诉率100%。
最后提醒一句:别被“1999元/㎡全包”迷了眼。
河南省装协暗访发现,低价套餐把可选材料锁死在3款,想换花色就得加钱,平均每户升级费4.6万。
破解方法简单:签合同前拍一段展厅视频,让销售亲口确认“所有样品都能选,不写进合同就退单”,视频存进手机云端,日后维权直接当证据。
装修是一场信息战,谁掌握最新规则,谁就能把“增项”按在地上摩擦。
2024年的郑州,工具已经摆上桌:示范合同、豫装码、AI预警、资金托管、逆向违约金……用还是不用,决定明年你是晒“省下的7万”还是晒“又踩一坑”。
合同签字前,再默念一次:增项不是天灾,是人祸;人祸的源头,是签字那一刻的侥幸。
把三把钥匙一次配齐,让装修回到它本该的样子——预算即决算,工地不踩雷,竣工不心碎。
来源:鱼丸哈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