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风裹着桂花香往红毯上钻。郭宇欣攥着入场券,指尖蹭过烫金的“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字样——前两年她还在横店群演棚里,蹲墙角啃凉盒饭背台词,今天却站在红毯入口,米白衬衫领口留着折痕,比任何一次穿古装戏服都紧张。
10月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风裹着桂花香往红毯上钻。郭宇欣攥着入场券,指尖蹭过烫金的“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字样——前两年她还在横店群演棚里,蹲墙角啃凉盒饭背台词,今天却站在红毯入口,米白衬衫领口留着折痕,比任何一次穿古装戏服都紧张。
“以前拍微短剧,不敢跟人说。”后台化妆间,她理着头发,指腹蹭过耳后疤痕——去年拍《村口的张翠花》时,抢雨天戏份摔泥地里蹭的。“那时候有人说这是‘电子榨菜’,没档次。我妈问‘咋不拍正经戏’,我不敢答,怕她哭。”
可这部“没档次”的剧让她从群演变“草根女主”。《张翠花》讲农村妇女带娃种草莓,郭宇欣攥的不是道具筐,是老家邻居王婶的真草莓筐;哭戏不用眼药水,因为想起妈当年蹲田埂哭“娃学费咋凑”。播放量破10亿那天,她在出租屋哭了一晚上,手机存着300多条留言:“我妈就是翠花”“看哭了,想奶奶”。
今天大会上,她攥着皱巴巴的烟盒——《张翠花》初稿写在背面,当初怕人看见。“我不是大演员,就是拍普通人故事的。”声音抖却没停,“以前我是群演背景板,脸得侧着别挡男主。现在站这,想跟大家说:微短剧不是瞎拍,是给我们这些‘没背景没颜值’的人,留了说真话的口子。”
台下有人举手:“火了会不会变流量至上?”郭宇欣举举烟盒笑:“初稿写三个月改27次,都是拍身边人。流量骗不了人,真心能。要是哪天只看脸,我就回横店拍王婶——总有人要看真的。”
散场时,她被一群年轻人围要微信。刚毕业的小姑娘说“没经验”,郭宇欣拍她肩膀:“我当初也没,就敢拍我妈。你拍身边人,别怕。”
看着她裹在人群里走,桂花香又飘来。以前总觉得“正规剧”才是好内容,可郭宇欣让我明白:好内容从来不是看平台咖位,是戳不戳人心。
当然有人担心,大会越办越大,会不会磨掉“草根味”?郭宇欣私下说:“标准化是好事,但别把普通人故事标准化。要是哪天翠花都变都市白领,我就不拍了——我妈还在老家种草莓呢。”
是她的亮相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微短剧给普通人开的窗——不用怕没背景没颜值,真心就能被看见。就像她那天说:“我以前是背景板,现在想当普通人的主角。”
风又吹,桂花香裹着她的声音,飘得很远。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