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书法史上有几个人是被夸大的,米芾就是一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01:21 1

摘要:昨晚刷抖音,看到崔寒柏直接甩话:米芾被神化过头,拼贴古人笔划算不上创举。时间就在前几天,地点线上直播,人物崔寒柏,事件一句话把宋四家之首拎下神坛。我当场截图发群里,潜水的书法班同学瞬间炸锅:有人摔笔,有人鼓掌,核心疑问只剩一个——我们天天临摹的“刷字”,到底刷

“学米芾学歪了”五个字,比老师吼还扎心——写半年就飘,线条滑成泥鳅,落款大得抢正文,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翻车现场。

昨晚刷抖音,看到崔寒柏直接甩话:米芾被神化过头,拼贴古人笔划算不上创举。时间就在前几天,地点线上直播,人物崔寒柏,事件一句话把宋四家之首拎下神坛。我当场截图发群里,潜水的书法班同学瞬间炸锅:有人摔笔,有人鼓掌,核心疑问只剩一个——我们天天临摹的“刷字”,到底刷出了啥?

崔寒柏给出的答案很冷:只是高级拼接。他把《蜀素帖》拆成零件,说横是王羲之,竖是颜真卿,连“刷”那一下的飞白都找得到唐拓影子。拼接不算本事,得看拼完有没有自家呼吸。我翻早年老师发的米芾高清局部,一对比,果然——线条漂亮却空心,像包装礼盒,里层没东西。那一刻,心里咯噔,想到自己挂墙的作品,光会闪,站近了看怯。

更尴尬的是数据。书协内部调研流出,近五年学米芾的学员四成跑偏,越写越油。我算那四成,老师每次批“浮”,我还以为嫌我写得少,现在明白是嫌我想得少。崔寒柏的质疑像一面镜子,把我只追姿势不追呼吸的偷懒照得清清楚楚。

故宫2021年办“米芾特展”,我排三小时队,脑袋贴玻璃看《苕溪诗》,就为感受“气势”。现场有位老教授小声跟学生说,别再学米,晚年笔速刻意,越写越急。我当时当他酸,今天把这话和崔寒柏的“拼接论”并一起,信了——形式狂欢背后,确实藏着一条越走越窄的胡同。胡同尽头,落款比正文大,红印盖成红绿灯,还自我感动叫“意”。

可也要承认,米芾自己早打了预防针。《海岳名言》里他写“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翻译过来:我偶尔写花,但私房菜,不外卖。他知道啥是实验,啥是正餐,后人偏把实验当饭吃,一吃吃出问题。崔寒柏只是戳破这层窗户纸,让我们看见:大师也会开草稿,草稿不该当字帖。

直播最后,崔寒柏留一句“别跪着临,要站起来看”。我关掉手机,把墙上最油的那张米字临作摘下,对折,压箱底。今晚重新铺纸,先不刷,先读帖——读他拼接前的晋唐,也读自己缺的那口气。

米芾没塌,我也无需换山头;只是从此记住:临帖是找路,不是找拐杖。把质疑当盐,撒进墨里,写出来的字才可能真正入味。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