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的历史有多长?三千多年?五千年?甚至有人说,从最早的绳纹土器算起,将近两千五百年了。但这些干巴巴的数字,能真正说明日本文化的底色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从绳文时代到明治维新的这条漫长河流,到底发生了哪些变迁。
日本的历史有多长?三千多年?五千年?甚至有人说,从最早的绳纹土器算起,将近两千五百年了。但这些干巴巴的数字,能真正说明日本文化的底色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从绳文时代到明治维新的这条漫长河流,到底发生了哪些变迁。
最先登场的是绳文时代,大约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持续到公元前三百年。那时候的人,拿着木棒在山林里打猎,拿着石斧砍树,家家户户围着篝火,慢慢学会把黏土捏成罐子,表面还压上一圈圈绳纹。有人说,这些纹路看起来像今晚要上桌的盘子,既实用又有仪式感。绳文时代的先民,半定居、半游动,偶尔打猎,偶尔捕鱼,也试水种些小麦或小米。神道的影子就在这样的生活里慢慢浮现:大树、巨石、小川,都可能成了他们膜拜的对象。弥生时代一到,变革就来了。
弥生时代从公元前三百年到公元三百年。铁器、青铜器随着人流从朝鲜半岛带进日本,插秧成了新风尚,稻田里水声淙淙,插秧的姑娘常常一边干活,一边哼歌。有人说:“插秧的时候,可别踩碎秧苗。”水稻一播下,社会结构也随之改变:土地需要统一管理,部落首领的权威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祭祀用的青铜镜、青铜铃开始在墓葬里出现,他们把随葬品堆得满满当当,仿佛在跟后人说:“看,这就是我当年的本事。”弥生时代的农耕变革,对社会格局来说,到底是福是祸呢?
古坟时代紧接而来,公元三百年至七百年,豪族们爱堆土丘,盖前方后圆的古坟,堆得越高就越显气派。想象一下,上百号人肩扛手提,把泥土往坟堆里运,汗水顺着额头掉进泥里,还要担心一不留神扭到脚。这些坟丘不只是墓葬,更像权力的象征——谁的坟头高,谁就能在血缘和武力的博弈中占上风。那堆青铜镜,底下埋着多少勾心斗角?可见古坟时代的“隐秘之争”,也塑造了日本早期国家的雏形。
到了飞鸟时代(公元六〇三年–七一〇年),一项重大事件让日本彻底换了滤镜——佛教传入。推古天皇坐镇飞鸟宫,圣德太子制定十七条宪法,明确写上“和氏善,恶氏恶”,要百姓“以和为贵”。佛寺拔地而起,瓦当上印着飞天图案,僧兵在寺庙里念经,木鱼声此起彼伏;铸造铜钟,敲在山谷,清脆回荡。有人说:“请遣唐使你们准备好,我们要学习天朝的律令制度。”佛教的引入,不仅改变了祭祀方式,也推动了中央集权的雏形。飞鸟时代的变革到底造就了统一,还是埋下冲突的种子?
奈良时代(公元七一〇年–七九四年)把中央集权提高到了新高度。平城京建成,城市格局模仿长安,街道笔直,坊市分明。东大寺大佛高十五米,佛像脚下总有朝圣者跪拜。贵族们住在朱漆宫殿里,夜里在宫中对月赋诗。有人笑言:“看那大佛,朕的国力已足可与隋唐媲美。”可国库的钱也随之大量流向寺庙建设,农民的沉重赋役便成了无声控诉。奈良时代的繁荣,究竟抵得过那日益沉重的税负?
平安时代(公元七九四年–一一八五年),一搬到京都——平安京,就开始玩宫廷风雅。藤原氏权倾朝野,靠婚姻将天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贵族们写和歌,染指书法,官员们把闲聊当成一门艺术,“花见”、“月见”轮番上演。《源氏物语》在紫式部的笔下生出七十二段爱情故事,风华绝代。有人叹道:“光源氏,风流倜傥,却也逃不过命运的无常。”贵族的优雅是极致,可也让武士被边缘化、被排除在权力之外。平安的背后,是不是也藏着危机?
接着是镰仓时代(公元一一八五年–一三三三年),武士阶层正式登场。源赖朝被册封为征夷大将军,幕府设在镰仓,开创了武家政权模式。武士们崇尚简朴,武士道思想开始成型,“以一人之死报主上之恩”成了教条。僧侣中的禅宗也受到追捧,茶道、剑道、园林设计,都带上了禅意。有人说:“天皇赐名我征夷大将军,我便要以武家之道守护国土。”镰仓幕府的建立,固然稳定了地方,但武家内部的争斗,也埋下了后来内乱的隐患。
室町时代(公元一三三三年–一五七三年)则是一场阴晴不定的混搭。足利将军家虽然坐镇京都,但地方诸侯(守护大名)各自为政,战火不断。应仁之乱一打,就是十年。那满目疮痍的京都,灰烬里诞生了能乐、茶道、庭院艺术。金阁寺在湖心闪耀,银阁寺在枯山水里清雅。有人嘲笑:“乱世之中也能出艺术,真是乱中生花。”但是,一旦把文化当补品,是否也会让权威更加依赖它?
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后一统天下,江户时代(公元一六〇三年–一八六八年)迎来二百七十年的太平。武士俸禄固定,农民不准离开田地,商人聚居在城下町。沉船事件极少,乡村恬静,城市热闹。浮世绘摊上,美女、相扑、歌舞伎,随手一幅就能卖出好价钱。有人说:“歌舞伎一开张,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可是闭关锁国也让日本长期与世界隔绝,科技停滞。和平是安稳,还是自我禁锢的枷锁?
黑船炮声一响,幕府的闭关政策被炮口撕破。明治维新(公元一八六八年–一九一二年)来得又急又猛。废藩置县,推行征兵令,学生被派到欧美留学,连和服都改成西式制服。有人感叹:“开国吧,不改就要被比下去。”富国强兵的号召,让日本迅速西化,但也打破了千年旧梦:武士的刀没了用武之地,传统与现代的撕裂,让许多人在时代洪流中迷失方向。明治维新,是新生,还是旧梦破灭?
从绳纹土器到高楼林立,从古坟巨冢到铁路桥梁,这三千年的风云变幻,是一条连续的河,还是若干截然不同的水系?回头看,日本的每一次转折,都伴随着文化的碰撞和权力的重塑。今天,当我们走在东京的街头,或是在京都的寺院里感慨过往,或许会发现:历史从来不是单纯的数字和年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在命运面前的选择与挣扎。
参考资料:[日本史纲要] 参考资料:[东洋史辞典] 参考资料:[日本通史]
来源:林中守望的护林人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