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楚钦在第二局被孙闻逼到9比11的时候,直播弹幕里飘过一句“完了,北京要翻车”,结果他下一板直接拧直线,把比分改写成2比1,随后连拿八分,把孙闻钉在原地。这一拧,拧的不只是比分,是把江苏队最后的呼吸阀也拧死了。
王楚钦在第二局被孙闻逼到9比11的时候,直播弹幕里飘过一句“完了,北京要翻车”,结果他下一板直接拧直线,把比分改写成2比1,随后连拿八分,把孙闻钉在原地。这一拧,拧的不只是比分,是把江苏队最后的呼吸阀也拧死了。
开局0比1落后,他为什么还能笑出来?镜头给到他走向教练席,嘴角是抬着的,手却在桌沿边来回蹭,那不是在擦汗,是在量桌子的温度。球桌越热,球速越快,他就要把节奏再提一档。孙闻前一局靠反手快撕拿分,王楚钦马上把发球落点改到中线,让球二跳挤住孙闻的胸口,反手撕不出来,只能改用不擅长的正手拉,一拉就下网。这不是运气,是提前算好的账:你靠反手吃饭,我就把碗端走。
比分牌从4比6到11比6,表面看是连得七分,实质是连变三次发球。第一次发逆旋转短球,孙闻摆高,王楚钦一板过;第二次发不转长球,孙闻拉漏;第三次发侧上旋,孙闻直接拧出界。三次发球,旋转都不一样,动作却像复印机,手没抖,肩没抬,全靠手腕最后一秒拨那一下。对手读不出旋转,就只能猜,猜就是赌,赌就会慌。王楚钦把赌桌掀了,留给自己只剩确定性。
有人把逆转叫“大心脏”,其实心脏大小没变,是赛前准备厚。咪咕直播切到备战室,王楚钦的球拍胶皮撕了贴、贴了撕,整整七次。教练把孙闻过去一年所有比赛录像剪成三段:开局抢攻、中段相持、尾局发球。王楚钦边看边在笔记本画圈,哪个球孙闻喜欢退台,哪个球他爱搏杀,画满三页纸。那三页纸,就是今天场上的导航图。所谓“状态回升”,不过是把作业写好了交卷。
马龙/黄友政第一盘3比0速胜,给第二盘留下一条安全绳,可王楚钦没往绳子上靠,反而把绳子剪断。他知道团体赛最怕“拖”,一旦打到第五盘,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北京队目标是提前下班,不是加班。所以第二局丢了以后,他立刻用掉暂停,不是教练叫,是自己举手。暂停回来连得五分,把比赛钉死在四局之内。这一暂停,花掉的是北京队全场唯一一次,却换来整场比赛的主动权,性价比爆表。
第三盘马龙对陈垣宇,直播间标题已经改成“北京队赛点局”。江苏队教练把陈垣宇按在板凳上说了四十秒,语速快得像烧开的壶。内容猜都猜得到:搏杀、变线、别退台。可马龙第一局发球就站中路,把球送到陈垣宇正手短区,那里是年轻人最难受的“腋下位”,拉不出力量,也拧不出质量,只能轻轻托。托一板,马龙退半步,正手冲直线,2比0。江苏队想搏,连搏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老将对节奏的碾压。
北京队大比分2比0领先,王楚钦坐在场边拿毛巾盖头,毛巾下他在哼歌,声音小,节奏稳。镜头扫过,他嘴角又抬起来。那笑不是给观众的,是给对面:你们研究了我一年,我只用一小时就把研究作废。全运会赛场没有秘密,谁更新快,谁就能活。江苏队输在更新速度跟不上,孙闻的反手快撕去年是杀招,今年被王楚钦三招锁死:发中线、调正手、压反手,一条流水线解决。
有人算过,王楚钦全场主动上手率73%,孙闻只有41%。差的那32个百分点,就是训练馆里多流的汗。全运会不是春晚,不会给你彩排,上场就是直播,错过一个球就错过一年。王楚钦把每一球当最后一球打,所以才有第四局那个10比6的赛点,他仍蹲下来认真擦地,怕汗水滑脚。那一刻没人觉得他拖时间,都知道他在擦失误的可能性。冠军与亚军差的不一定是技术,可能是蹲下去的那五秒。
比赛结束,北京队3比0收工,全场用时97分钟,比组委会预计的“两小时大战”提前一半。观众散场通道里,两个江苏小球迷抱着球拍哭,眼泪鼻涕混一起。他们支持的队输了,可他们今天学到的是:高手不是不会落后,而是落后时能把准备过的招一张张打出来,直到把对面打空。王楚钦给他们上了一课,学费是眼泪,值不值,看他们以后练不练。
直播画面最后定格在成绩单:王楚钦3比1孙闻,四局比分11比8、9比11、11比7、11比6。数字冷冰冰,背后却是发球轮次、旋转刻度、落点坐标、心跳频率,每一项都能拆成训练清单。全运会赛场把这一切压缩成四局球,赢的人带走掌声,输的人带走U盘,U盘里装着下一年的作业。
全运会还没打完,北京队已经露出冠军相,可王楚钦不会把笑容留到决赛,他今天就把情绪用完,明天继续冷脸。因为知道,想拿冠军,得把每一天都当成0比0开局。你现在觉得他稳了,他反手就输给你看,竞技体育最不缺的就是“你觉得”。
所以,下次看到王楚钦开局落后,你还会急着关直播吗?
来源:正直百香果xQA0w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