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容简介《普天隆庆》是对流落异域逾130年的传奇文物《俺答汗进贡图与表文卷轴》的研究和发布。该卷轴是生动反映1571年明蒙“隆庆和议”及其结果的珍贵文物,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蒙汉合璧、图文并茂的文献。“隆庆和议”是明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明蒙之间结束200余年战
乌云毕力格,1963年生,现任内蒙古大学民族古典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学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名誉会长,以及教育部历史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刊《蒙古史研究》主编,日本国际蒙古学刊《蒙古学问题与争论》主编,匈牙利蒙古学刊物《卫拉特研究》主编之一。主要从事蒙古学、欧亚古典学和中国近古史研究。著有《喀喇沁万户研究》《蒙古游牧图: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手绘蒙古游牧图及研究》《五色四藩:多语文本中的内亚民族史地研究》等书。
魏丽,1981年生,甘肃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艺术、拜占庭艺术、中世纪近东艺术。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大漠天工:敦煌绘作制度研究》,译著《拜占庭服装史》。
N. V. 彦珀尔斯卡娅(N. V. Yampolskaya),1984年生,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蒙古文手稿研究、蒙古文佛教文献翻译、卫拉特语言与文献。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有《蒙古文翻译八种》(Wiesbaden:Harrassowitz Verlag, 2018)。
海歌起,1999年生,籍贯为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士研究生。2017—2021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2021年至今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方向为边疆民族史、明清时期蒙古历史文献。
额震,1998年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21级硕士在读。201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22年4月至8月赴德国波恩大学交换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蒙古史、边疆历史地理。主要学术成果有《17世纪20年代爱新国征董夔史事考辨》(《蒙古史研究》第15辑)。
L. I. 科列科娜(L. I. Kriakina),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首席修复师。主要从事东方学纸本手稿的修复工作,已参与十多个由俄罗斯和国际基金资助的文物保护项目,发表了多篇有关文物保护和艺术史的论文。
来源:民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