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100%患者疾病缓解!CAR-T治自免疾病新进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9:28 1

摘要:近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应用正从肿瘤领域逐步拓展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多项早期临床研究陆续公布积极结果,受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近日,《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发表了关于该领域最新进展的评论文章。本

近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应用正从肿瘤领域逐步拓展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多项早期临床研究陆续公布积极结果,受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近日,《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发表了关于该领域最新进展的评论文章。本文据此并结合公开资料,对CAR-T疗法在SLE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CAR-T疗法在SLE治疗中的潜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0.1%,患者以年轻女性居多。该病的典型特征是适应性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并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导致肾脏、心脏、肺和皮肤等多个器官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和损伤,患者通常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

B细胞在SLE发病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它们不仅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还通过抗原呈递与细胞因子分泌维持炎症反应。尽管B细胞靶向疗法(如利妥昔单抗)已在临床得到验证,但仍无法实现持久缓解,部分患者病情反复。由此,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设想:若能借助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显著成功的CAR-T疗法,靶向并彻底清除病理性B细胞,或许可以“重置”患者的免疫系统,实现深度缓解乃至功能性治愈。这一理念推动了近年来一系列探索性研究。

CAR-T疗法在SLE治疗中的新方向

近期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两项1期研究,为CAR-T疗法在SLE中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

Jingjing Feng博士团队基于肿瘤学经验,采用自体T细胞转染技术构建CAR-T疗法,并引入靶向CD19与BCMA的“双重靶点”设计,同时清除B细胞与长寿命浆细胞——后者被认为是持续产生自身抗体的根源。研究纳入多例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重度SLE患者。结果显示,12周后约80%的患者(12/15)病情明显缓解,蛋白尿、皮疹及关节炎等症状显著改善;随访一年中,部分患者维持持续的B细胞清除并实现“无药物缓解(drug-free remission)”。该研究验证了联合清除B细胞与浆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可行性,提示该策略可能诱导更深层的免疫重置并带来更持久的疗效。

与Feng等团队不同,Xiaobing Wang博士团队则聚焦于异体CAR-T疗法的可行性。传统自体CAR-T需从患者体内采集T细胞并个体化制造,周期长、成本高,且患者病情常因等待而恶化。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经过基因编辑、免疫“去活化”设计的异体CAR-T,以减少免疫排斥并延长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在SLE患者中耐受性良好,疗效显著。所有患者(n=5)在3个月时均达到了SLE应答指数4(SLE Responder Index 4)缓解,且疗效维持至6个月;其中4名患者的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由平均31.3降至5.35。研究所采用的“现货型(off-the-shelf)”CAR-T模式,不仅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成本,还可能减少罕见恶性转化风险,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广泛可及性提供了全新思路。

与此同时,日前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CAR-T在SLE治疗的边界。Qian Wang博士团队在人体中验证了体内生成CAR-T(in vivo CAR-T)的概念。研究利用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CD19 CAR mRNA,使患者体内的CD8⁺ T细胞直接转化为CAR-T细胞。研究纳入5例对多种常规治疗耐药的重度SLE患者。结果显示,给药后仅6小时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CD8⁺ CD19 CAR-T细胞,并在高剂量组观察到B细胞几乎完全清除。所有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在3个月内显著下降,且未出现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ICANS)。

这一“体内生成”模式的创新意义在于:省去了传统体外T细胞采集、转染与扩增等复杂步骤,大幅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也避免了细胞来源差异带来的潜在风险。该疗法可诱导快速而深度的B细胞清除,为CAR-T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普及带来新的可能。

CAR-T疗法在SLE治疗中的挑战

尽管早期结果令人鼓舞,CAR-T疗法在SLE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多数研究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较短,疗效的持久性、免疫重置深度以及长期安全性仍待进一步验证。

首先,许多治疗方案借鉴肿瘤学临床路径,包含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等预处理化疗,以及在患者发生CRS或ICANS时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或IL-6拮抗剂。这些辅助免疫调节药物本身即可抑制炎症反应,在SLE中可能足以诱导疾病缓解,从而干扰CAR-T疗法真实疗效的评估。

此外,部分早期研究报告的“100%无药缓解”结果在扩展队列中未能重现。新的数据表明,多数患者在治疗后数周内出现皮疹、关节炎或肾功能异常等事件,虽然患者能迅速对糖皮质激素产生应答,但这些事件的性质介于毒性反应与疾病复发之间,难以界定。

在试验设计上,如何选择合适的对照组也是关键难题。传统的安慰剂对照被认为不符合伦理,但作者指出,可以考虑将短程化疗或标准治疗作为对照,以更准确地评估CAR-T疗法本身的疗效。

图片来源:123RF

CAR-T细胞疗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不仅追求患者的短期症状缓解,更希望通过免疫重建实现持久、无药物依赖的低疾病活动状态。未来研究需在深入理解个体化免疫图谱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CAR-T的靶点设计、治疗时机与联合用药策略。随着研究进展,CAR-T疗法有望逐步走向更安全、高效、可负担的临床应用。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创新疗法能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获得正式批准,造福更多患者。

来源:新浪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