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拥有这3种爱好,能撑起一辈子的快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6 23:50 1

摘要:人一定要拥有这3种爱好,能撑起一辈子的快乐

画画桌上的颜料是三天前的,像是干成了”五颜六色的泥巴,——但回家看向它时,仿佛我的眼睛里出现了一个彩色的世界。

这个彩色的世界,对于高敏感的我来说,如同是我的另一个精神自留地。

我会忘记作为高敏人INFJ,自我内卷带来的焦虑,也会倾听自我内心真正的声音,颜料在画布上的那一刻,色彩就住进了心里。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高敏感人群像是身披无形天线的人,时刻接收着比常人更丰富、更密集的讯息。

我们更容易被喧嚣所扰,被细微所动,也常常因此感到精疲力竭。然而,这份敏感并非弱点,而是一种深度的感知力。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能够自给自足且给予自己精神和心灵力量的三种爱好,来保护自己的感知力。

01.创造性爱好

最近一直在看一部职场剧《新闻女王2》,我很佩服里面的几位职业女性,自信果敢,专业性强且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每个人物都很立体。

他们有着自己在专业上的追求,在不违背自身价值观的情况下,热爱着新闻记者这份工作,也会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深夜里,短暂的自我怀疑。

这样我想起来自己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原因。

在当下的快节奏生活中,如果工作是竞争性大且是必须要达到某种KPI的情况下,我的精神状态必定是十分焦虑的,甚至是晚上也会睡不着觉,我知道,自己又会因为一些工作上的人际关系而搞不定,或者被迫会受到上司的压力。

而我是知道自己承受不住的,在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下,我会允许自己去远离那个环境。

在辞职后的那段时间里,我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吃饭看书写作,然后开始学习画画,我尝试了各种类型的画,有油画棒/彩铅/插画/丙烯,最后选择了丙烯画,我很享受颜料在画布上的流动感,这与写作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我被颜料疗愈,颜料创造出来的心流在滋养着我。那一刻,颜料在画布上的停留,不仅仅是色彩,更是我无法言说的心境住进了可见的形式里。

对于高敏感的人而言,内心世界往往是一片波澜壮阔的海。

情绪、感知与思绪如同潮水般涌来,如果不能为其找到一个出口,便可能在内卷与焦虑中形成漩涡。

而创造性爱好,恰恰是为这片海洋修建的河床,让汹涌的情感得以温柔地流淌、安放。

请别将“创造”想象得过于宏大或艰难,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画画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

当外界的嘈杂让你无所适从时,摊开日记本,让那些纠缠的思绪通过笔尖落到纸面,白纸黑字间,混乱会逐渐变得清晰。

当莫名的情绪萦绕心头,调色盘上的颜料便是你最忠实的伙伴。你将蓝色与灰色交融,或许正勾勒出此刻淡淡的忧郁;你大胆地抹上一笔亮黄,或许正呼应着内心某个雀跃的瞬间。

所以请大胆去培养自己的创造性爱好,画画/陶瓷 /写日记/表达与创作/手作等等都可以。

02.智力型爱好

如果说创造性爱好安抚了情绪的波涛,那么,智力型爱好则为我们过度思考、容易超载的大脑,提供了一个井然有序的避难所。

i人天生拥有深度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思考的根须总渴望扎向更深的土壤。

当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要求显得浅薄而粗暴时,我们需要一个地方,让思考本身成为一件愉悦而非负累的事。

这并非指功利性地考取证书或学习职场技能,而是一种纯粹为了满足好奇心与思维乐趣的探索。

它可能是在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沉浸在一本与工作毫无关联的哲学或小说里,在作者构建的宏大或精微的世界中,找到与自我的共鸣。

我会习惯让自己去关注一些宏大的事物,比如系统地观看一部关于宇宙、海洋或历史的纪录片。

当我看到浩瀚的星空或者蜿蜒的山脉时,日常的烦恼在时空的尺度下被瞬间缩小,已经全然不记得不愉快的事情,我的世界开始一点点变大。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豆瓣分数比较高的纪录片。

《航拍中国》 豆瓣9.6分

《地球脉动》豆瓣9.8分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豆瓣9.7分

《地球的力量》豆瓣9.7分

《蓝色星球》豆瓣9.8分

这种“视野的开阔”是一剂极佳的减压药,它让我们从自我的牛角尖中钻出来,重新感知世界的广阔与神秘。

学习一门新语言,探索一段有趣的历史,甚至是认真地做一次时间管理,规划的不是任务,而是自己精力的流向——这些都是在主动为自己混沌的内心世界及时清理。

当外部世界失控时,我们依然可以在知识的疆域里,通过构建内在的秩序感,获得一种坚实的掌控感。

你在日常生活中积攒的力量,终有一天,当你遇到生活的坎时,你会发现那不是坎,那是命运赠于你成长的机会。

03.身体性爱好

有一些高敏人常常“活在自己的脑海里”,身体与思绪时常是分离的。

我们可能思绪翻涌,却忽视了肩膀的紧绷;可能内心惊涛骇浪,身体却僵坐如一尊雕塑。

当思虑过重,内心不堪重负时,最好的良药不是继续思考,而是回到我们最初的家园——身体。

身体性爱好,就是那座连接内心与现实的桥梁。

它不一定是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它更应是一种温和而深度的连接。去山间徒步,让双脚实实在在地踩在泥土、碎石与落叶上。

我很爱爬山和徒步,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注意力会被迫从无尽的思绪中拉回,在感受呼吸的节奏、心跳的声响。

当然,公园20分钟效应也会给人带来直接的感官体验,把自己从内在的叙事漩涡中“打捞”出来。

大自然是一位沉默的疗愈师,它从不评判,只是静静地存在。

在这种环境中,某种天赋——对细微之美的觉察力,会被彻底激活并得到奖赏。

你也可以尝试瑜伽,在一次次深长的呼吸与身体的舒展中,感受能量在体内的流动;或者只是每天散步,专注于行走这个简单的动作。

身体的疲惫会奇妙地洗去精神的疲惫。

在一次酣畅淋漓的登山或一次专注的瑜伽之后,尽管肌肉酸胀,但内心却感到无比的清澈与宁静。

因为,你会发现不再是与自己对弈的棋手,开始学会无限接纳自己的任何感受。

来源:咏儿情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