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最直接的钱包问题:现在跑高速,车牌“冀”字一闪,ETC 直接扣费;要是当年真定了“燕”,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都得跟着抢,跨省结算能把系统干崩。别笑,1928 年直隶改河北省,内务部真把“燕”“赵”写进了备选,被隔壁山西拍桌子:赵国一半在我这儿,想独吞?
“河北为啥不叫‘燕’,偏用一个生僻字‘冀’?” 刷到这条评论,顺手把答案甩过去,结果对面回仨字:太绕了。行,那就再拆一遍,能一句话说完的,绝不用第二句。
先说最直接的钱包问题:现在跑高速,车牌“冀”字一闪,ETC 直接扣费;要是当年真定了“燕”,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都得跟着抢,跨省结算能把系统干崩。别笑,1928 年直隶改河北省,内务部真把“燕”“赵”写进了备选,被隔壁山西拍桌子:赵国一半在我这儿,想独吞?得,谁也别用,省得打架。
文化人嘴里的“燕赵悲歌”听着上头,一落到地图就傻眼:燕国北到辽宁,赵国六分之一在山西,真拿来当简称,石家庄人答应,承德人先不干——人家清朝陪都气质还在,凭啥降级成“燕”?
那就翻更早的户口本。大禹治水那会儿,天下九分,河北这块叫“冀州”,范围最大,户口最多,黄河、燕山、太行全包圆,妥妥的C位。关键这字还有彩蛋:古人解释,“冀”就是“盼着早点把洪水搞定”,自带许愿池属性。往后两千年,州名改来改去,“冀”字像钉子户一样没挪过窝,连曹操都当过“冀州牧”,IP热度稳得可怕。
唐朝设“河北道”,第一次把“黄河以北”正式盖章成行政区,可简称还得向老大哥九州借字,于是“冀”躺赢。1958 年国务院给各省定身份证代码,河北接过“冀”,从此钢印一敲,车牌、公章、高考卷全统一,隔壁再想抢也晚了。
所以别再吐槽“冀”生僻,真叫“燕”,北京天津第一个掀桌;叫“赵”,山西马上递律师函。只有“冀”是河北独享的老域名,两千多年没人抢,连高速收费都少扯皮——省下一个字,省下一大堆麻烦,这笔买卖,划算。
来源:直爽帆船X7g1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