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的地图,可能比你想象中更复杂。现在我们熟知的那几个岛——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其实只是个开始。在某些日本人的眼里,他们的“疆域”可远不止这些。从千岛群岛到琉球,再到小笠原群岛,甚至连俄罗斯控制的北方四岛都被列进了他们的“领土清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日本的地图,可能比你想象中更复杂。现在我们熟知的那几个岛——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其实只是个开始。在某些日本人的眼里,他们的“疆域”可远不止这些。从千岛群岛到琉球,再到小笠原群岛,甚至连俄罗斯控制的北方四岛都被列进了他们的“领土清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种扩张其实有它的历史根源。时间倒回公元57年,当时叫奴国的日本还只能向中国献上“汉倭奴国王”的金印,以示臣服;而当时的日本也就是一片分散的小岛区域,连统一都算不上。后来到唐朝,日本疯狂模仿中国文化,大化改新,一方面学习长安城的建筑风格,另一方面也“升级”了自己的名字,从“倭国”变成了“日本”。不过,就算自封个“日出处天子”,那时的日本依旧没搞出任何扩张花样,只能在周围几片土地上活动。
往后发展就不一样了。隋唐时,日本人为了打压生活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阿伊努人,还专门创造了“征夷大将军”这个职位,立志搞定那些“蛮夷邻居”。到16世纪,这场扩张走向了极端:建据点,开城池,硬生生把北海道吞了进去,配套还来了一波杀戮,把阿伊努民族几乎逼入绝境。到了19世纪末,明治维新后日本正式宣布,“北海道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阿伊努人的地位直接被抹杀成为了传说。
如果日本的胃口仅限于北海道,那历史还能勉强消停一点。事实是,他们扩张的脚步没停过。1879年,日本直接掀翻琉球王国,在那里搞起了自己的县制,今天的冲绳县就是这么来的。一战后,日本又趁机接管德国之前占领的太平洋岛屿。更戏剧性的是,小笠原群岛也在19世纪经过英国的“友好让渡”收入囊中。这种从野蛮扩大领土的行为,简直让不少大国看得目瞪口呆。
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不再满足于周边的小岛目标,而是将手伸向了中国东北。紧接着,到全面侵华战争中的1945年投降,日本差点成为“太平洋霸主”,却最终落得灰头土脸。北方四岛被苏联强势拿下,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则被托管给美国。本以为二战后这一切会告一段落,但随着美日关系的改善,1950年代,美国还了小笠原和琉球的管理权给日本。这也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领土野心,要么是叫嚷北方四岛要归还,要么就是对外宣传自己“广阔”的海洋权益。
从最初只能到汉朝“乖乖进贡”,到如今宣称东南亚与环太平洋多片海域“都是我的”,日本的扩张史充满争议。虽然不少地方已无实际控制权,可他们显然并不死心。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认知上的领土”到底是哪儿来的莫名其妙优越感呢?
来源:故檐听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