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中“泪水”既是真实的雨,又暗喻听肖邦音乐时感受到的悲伤。诗人认为将艺术过度神化是危险的——当肖邦被奉为“仅次于上帝的圣灵”,反而让人模糊了音乐与现实的界限。
肖邦故居,遇雨
——雷平阳
从天空或栗子树上,掉下来
这么多的泪水。这种比喻意味着
风暴和乌云就是肖邦的钢琴
我已经看透了类似想象的意图
它们具有太多的危险性,令人热血沸腾
但又与死神为邻。在波兰的天空中
人们将肖邦当成了仅次于上帝
的圣灵,这同样让人总是混淆天堂
人间和地狱。丹麦诗人尼尔斯·哈夫
坐在肖邦塑像下的长凳上
严肃地问我:“肖邦用过的这种钢琴
是不是每一个中国家庭都有?”
不是每个家庭,是一部分
人们视它为德国生产的豪华家具
锃亮的黑色琴盖,可以用作照妖镜
暗藏其中的天空落下再苦涩的
雨水,都不会被当成孤魂的眼泪
我拍了拍尼尔斯·哈夫的肩膀:“想象,
就像一把梦里的钢刀,总是在
杀死做梦的人!”那一会儿
雨滴把栗子树的黄叶,一再地
送到地上,埋在土里的音箱
似乎在播放《摇篮曲》。给人的感觉
在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肖邦
正在给众多不安的幽灵弹琴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肖邦故居遇雨时的所思所感,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诗中“泪水”既是真实的雨,又暗喻听肖邦音乐时感受到的悲伤。诗人认为将艺术过度神化是危险的——当肖邦被奉为“仅次于上帝的圣灵”,反而让人模糊了音乐与现实的界限。
诗中丹麦诗人的提问特别耐人寻味:他把钢琴误以为是中国家庭的标配。这个误会揭示了两种文化认知的差异——在西方,钢琴是艺术载体;而在很多中国家庭,它可能只是“豪华家具”,是身份的象征。诗人用“照妖镜”这个生动的比喻,暗示钢琴照出了我们对艺术真实态度的偏差。
最后诗人说“想象就像一把梦里的钢刀”,道出了过度解读艺术的危险性。但结尾笔锋一转,雨声中仿佛听见《摇篮曲》,让我们感受到:无论世人如何误解,肖邦的音乐依然在安抚着那些不安的灵魂。
整首诗既清凉了现实,又滋润了心灵,提醒我们以更本真之心去感受艺术。
来源:爱生活的小米冰淇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