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yin凯音RU3便携解码耳放——这是我听过最有见识的小尾巴,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20:32 1

摘要:中国人,历来很看重“见识”这回事,比如我有个朋友,生了孩子以后说了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他说“这孩子,以后她妈就负责让她读万卷书,我则会带着她走万里路”——我们常说的阅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这说得都是见识,见识多了格局大了,人生当然会有更多向上的可能。

中国人,历来很看重“见识”这回事,比如我有个朋友,生了孩子以后说了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他说“这孩子,以后她妈就负责让她读万卷书,我则会带着她走万里路”——我们常说的阅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这说得都是见识,见识多了格局大了,人生当然会有更多向上的可能。

而见识这件事,不光存在于具体的人,实际上品牌之间的见识,也不尽相同。包括在耳机界,有这么几个品牌,他们的见识先天就高人一步。你比如说凯音斯巴克

——这家众所周知是做音响设备起家的,在我尚且懵懵懂懂分辨哪条索尼808是假货哪条又是真正的随身听里标配塞的二十年前,北京的冲击波和大钟寺就摆着无数台凯音斯巴克的胆机了,也许我那会儿就曾蹭听过?不过真听过也没用,那会儿的见识还短浅得很,怕是分不明白好坏。在涉足随身设备之前凯音从台式CD、功放、到音箱就做出过很多经典型号,还帮许多进口品牌代工过更多限于合同没法明说的型号,对于什么是好的声音,他们是真的有见识,大设备的声音他们太了解了,这种吃过见过的程度与深度,这种高起点,寻常做随身的品牌真心比不了……

之所以这么开篇,是因为我手上这条RU3,我一开始还真没太在意它,小看了人家,觉得一看编号这明显就是凯音要搞一条售价亲民一些的小尾巴嘛,在RU6和RU7之后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比那俩大哥素质差点会很正常,1Bit和R2R不给它用也很正常,外观又这么可爱,嘤嘤嘤的,声音做可爱些不就完了么?

结果一插上耳机我就觉得不对劲,这声儿不对劲……这绝对不是预想之中该有的小尾巴声儿,而且具体哪里不对劲,我大概听了一个小时我才反应过来咋回事,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先天的见识和理念的差异!

这么说吧,市面上千元内的小尾巴(售价699元),首先它限于硬件推力和成本的客观条件,是要在解析力、厚度、和规模感三件事里做一定的取舍的,实际上这里还有第四件事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声音的真实感。而取舍的结果呢,是有很多小尾巴说实话它在自己定位里蛮优秀了,声音框架也规整,素质也出彩,然后厚度和规模感也维持得住,但……第四个隐藏数值也就是声音真实感和临场感,这事儿就不大来得及顾得住了,又或者说因为调音理念的问题,不同品牌对这件事的看法本就不一样对吧?那这里只说我喜欢的就是——

RU3却属于哪个,给厚度给规模给素质的同时,居然能把真实感临场感也做到令人意外的程度,这恰恰是我刚听就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到这里咱们再多延伸一下,聊一下我对

HiFi音响设备的一些看法——这方面本人积累浅薄,家里的设备过于基础,这些年听过的好玩意儿也基本都是别人那儿蹭到的,但看法也还是有一些的:严格来说,耳机和随身设备,是音响设备下面一个发展繁荣的子分支,而作为母体,音响圈子存在时间更久,门道更多,去除里面我所绝不欣赏的一些流派,只聊我能接受的那些设备,我认为这些东西,通常最不能忍受的是声音的逼仄狭窄不舒展,不管是乐器还是人声,你要打得开,在控制得住的前提下要具备较好的自然度和宽松度。

你包括凯音的各种设备,甭管是他家的便携播放器还是小尾巴,包括那些台式耳放功放,都秉承了这个理念,我宁愿你说我瞬态不够顶细节不够密,我也绝对不去把声音拍扁了捏瘦了。

但不是所有品牌都这样看问题,随身设备它不是落地大喇叭,它先天就不容易做舒展,进而实感这种事也会相对更有难度,包括空间感营造更是随身设备相对于音箱的一大先天短板,加之新时代的很多音乐流派在调音方面更强调速度感和高频激励,故而有些品牌的小尾巴,你收到之后一听,解析在线高频明亮,低频也给了利索之余一定的厚度表达,但是似乎有点干瘪似乎欠点自然度?哎呀这个事儿大家也都习惯了,小尾巴嘛,这样很可以了,再要更好那我去买块砖来升级嘛

~

可是凯音

RU3呢?它的DAC是绝对新锐的ES9069Q,参数方面能做到PCM768kHz/32bit、DSD512,这么一块新武器要搁在有些品牌手里,很容易就把声音往“大”了使劲,声场要大解析要大频宽要大其余日后再聊……结果凯音做出来的却是一个虽然力大(辅以左右声道独立运放和四通道平衡驱动架构,再搭上两片OPA1602这条小尾巴最大能释放580mW的驱动力,对高阻耳塞和低阻头戴控制力都很棒),虽然三频的频宽和声场以及解析力也相当优秀,你却能很明显感觉到它的理念不一样,它更重视“实感”。

具体来说,

RU3的声场拉得很宽,背景挺干净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空气感,听着又开阔又不呆板僵化,乐器定位这一块儿你看跟谁比,一方面它没有很强调这个东西,或者说凯音家的设备一般都不会把这件事的优先级往前排,但是有趣的是它层次感和乐器定位一点都不输给老大哥RU6/RU7,毕竟新锐芯片在信息量和条理性这种事儿上,做好了还真的会有便宜可占,哪怕它定位和售价都更亲民。以及这玩意儿的空间感营造实在漂亮,光论场感规模感和空间感,很难觉得这是个小尾巴能给的声儿。

低频论及量感和速度感,它都非常的适度,它当然不会清冷瘦,同时也没有说很汹涌很给气势以至于抢戏,乍一听这个低频就是给了很健康的质量和下潜,不疾不徐同时不拖不肉,层次也比较分明。而听多了你会发现它结象和形体感这块儿,似乎是越级了

……出来的东西很明确的有肉有骨头不说,那骨头还倍儿有质感,对,实际上这就是在把低频的质感放在了重点,其余调平衡就行,对于分离度也不会有啥掩蔽,该收能收住,该拎得清的东西搁在这个价位绝对能拎得清,附送很不错的乐器定位;

中频则是它最棒的地方,这个中频真就是超一流端水大师,素质释放了么?释放了!分离度称得上比较细腻也比较给线条感,然后我用了

“比较”这个词则是因为它又把不少劲头拿给了声音的厚度和饱满度上,不会说出现干瘪乃至凹陷的表达,乐器和人声都是一听就挺胸抬头中气够足的,密度给得杠杠的而且有颗粒感有纹理感(这都啥词汇啊?这词汇是小尾巴上该用的?然而它还真给了……);而与此同时又不淤积或者臃肿,基音不肥泛音不拖,人声结象不算大位置也不怼脸,甚至这个泛音在凯音家族来说它还算收得稍微偏快的那种,你能察觉到新芯片那种利索劲儿。它这虽有温度感却不至于说多奔放的中频,正好卡在了又给你足够的密度实感,又好好的出解析力出精彩劲儿的中间,这还不耽误它对于人声乐器的表达都很自然真实——那种不会被拍扁捏瘦的、能正儿八经传递血肉感的、同类产品里相当舒展且不加斧凿的自然真实。

这就非常令人击节了,你可以试着多比较一下市面上的国砖和小尾巴,很多小尾巴,之所以耐听度出问题,就是在中频这块儿的无论人声还是乐器,它都搞得有点假有点拧巴,然后就没法说越听越想听,换国砖情况能好不少。之前很多时候咱们会觉得小尾巴就这样,不上独立供电喂饱了它先天就很难补这一环,但是听完凯音

RU3我发现这个推论并不成立,这还是调音理念的问题,还是吃过见过搞过大设备的人,最不容易委屈掉中频这个真实感的塑造,你保着这玩意儿理论上也许会牺牲一点素质分,然而换来的结果是绝对值得的,也是绝对正确的!

高频方面,比较亮,开阔而不锋利。在凯音家这个亮度够足了,可能跟同价位别的小尾巴比这个亮度算中等。然后高频挺拔健康延伸优秀,不刻意强调顺滑更不会营造华丽色彩,属于比较实诚的给厚度给动态然后不玩花巧的搞法,整体细节给得很足,大动态小动态都传递到位。这个高频一方面它也是比较能搞实质感和冲击力,可能是千元以下小尾巴里最能给这些的之一;另一方面它的

“亮,但是跟别的牌子比没那么亮”也更加贴近现场的感知度,不会在有些录音中表现得过于刺激;同时还使得三频的衔接架构更科学,更完整的服务于整体听感构建。

写到这里,我又仔细沉下心想了想,可能吧,凯音

RU3这条小尾巴,它具备一定的欺骗性和门槛度。它的萌系涂装和型号定位会欺骗消费者,让人误以为这是个低价小玩具;它的声音不是那种一耳朵会令人觉得低频很猛或者高频很抓的,也许有些朋友在展会上听一下就放下了。但在我看来,仅以它所处的价位而论,不光说做工NICE颜值革新,不光说功能给得很多很足(HYP / STD双模切换、UAC模式切换、支持LO都有,买回去记得看说明书吖~),它不光说素质在线推力在线声价比在线,更要紧的是这条小尾巴,它在规模感细节瞬态都不错的同时还具备同类产品里难得的真实感和自然度,它内里的声音是具备高完成度和美感的,是经得起琢磨和品位,是耐得住长久的挑剔与陪伴的。以及它的潜力也很大,4.4口推万元级塞子一样Hold得住,如果只配个五百价位的小塞子你则有可能误判它的真实能量,欺骗性这块儿真是没谁了……

比如说,我在听凯音

RU3的时候,得有七成时候是拿它推达音科川在听古典,这考验真不是随便一条小尾巴都经得住的。所以说,恐怕还真得对声音有足够见识,尤其是对大器材积淀了很深刻理解的厂牌,才能做出这么令人惊喜的小东西。

我非常欣赏的一款产品,不多废话,建议缺小尾巴的同学直接买,以上!

来源:小旭科技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