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从妈祖到MAZU”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实践主题采访活动在福州市启动。记者从当天举办的座谈会上获悉,福建省气象局积极参与全民早期预警系统建设,“1262”持续性暴雨过程递进式气象服务案例纳入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向国际推广,同时三明、平潭、
参观福建省气象局。
东南网11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文/图)今日,“从妈祖到MAZU”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实践主题采访活动在福州市启动。记者从当天举办的座谈会上获悉,福建省气象局积极参与全民早期预警系统建设,“1262”持续性暴雨过程递进式气象服务案例纳入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向国际推广,同时三明、平潭、福州在持续性暴雨递进式服务、海岛交通、城市防水排涝等服务案例也即将融入丰富“妈祖(MAZU)”方案。
据了解,今年7月,中国气象局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构建包含多灾种预警的全球早期预警服务网络,分享中国早期预警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并向吉布提、蒙古两国捐赠“MAZU-Urban”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开启跨国气象防灾减灾使命。
参观福建省气象局。
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环球时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气象报、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新民晚报、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日报、东南网、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网络正能量人士代表,以及来自马尔代夫的“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组成的报道组,将在未来一周挖掘气象部门在全民早期预警方面的探索实践,展现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应对防灾减灾上的积极作为。
华东沿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报道组从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福建出发,深入福建福州、莆田,浙江宁波,上海奉贤等地,探寻从妈祖到“MAZU”的文化根源,展现中国早期预警体系的实战效能,向世界讲述中国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行动与担当。
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今日上午,省气象局召开了座谈会,介绍了福建气象部门在海洋气象服务、早期预警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成效、案例,气象工作者如何通过精准预报、智慧服务和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高效联动筑起一道“海上生命线”。下午,报道组还走访了妈祖故乡莆田湄洲岛,深入了解中国气象部门以“MAZU”命名早期预警方案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文化基础,理解妈祖文化与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的理念高度契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在妈祖故乡莆田湄洲岛探访。
据介绍,省气象局积极开展气象早期预警实践,创新推出以“1262”(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发布乡镇级强降水等预警信息)为标志的福建特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福建初步建成以岸基、海基、空基、天基为重要支撑的海洋立体观测网,由近海海岛站、沿海区域站、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远海浮标、极轨与静止卫星等组成。成立福建省海洋气象台,发展陆地—海洋数值预报模式解释应用技术,开展台风、暴雨、大雾、强对流等海洋高影响天气的机理研究,建立台湾海峡海雾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构建海上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指标体系。依托福建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海洋与渔业、海事、交通运输等部门多灾种预警信息发布,为11189位渔船主提供海浪、风暴潮、台风、海上大风等预警信息。
本次活动由长三角气象宣传联盟发起,在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指导下,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与培训中心,上海、浙江、福建等省(直辖市)气象局共同举办。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