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广西史上最有权势的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00:55 1

摘要:在近代中国波诡云谲的乱世棋局中,李宗仁绝非偏安一隅的军阀枭雄,而是敢扛民族大义、勇踏历史激流的铁血硬汉。这位“新桂系”领袖,一生以戎马为笔、以山河为纸,在北伐战场写就统一壮志,在抗日前线铸就民族脊梁,晚年更以孤勇破局,奏响归国同心的时代强音,其功过自有青史评说

毫无争议,答案只有一个——李宗仁。

在近代中国波诡云谲的乱世棋局中,李宗仁绝非偏安一隅的军阀枭雄,而是敢扛民族大义、勇踏历史激流的铁血硬汉。这位“新桂系”领袖,一生以戎马为笔、以山河为纸,在北伐战场写就统一壮志,在抗日前线铸就民族脊梁,晚年更以孤勇破局,奏响归国同心的时代强音,其功过自有青史评说,而爱国底色与家国情怀,穿透岁月尘埃,熠熠生辉。

李宗仁的发迹,从不是投机取巧的军阀混战,而是乱世中收拾河山的担当。早年率部扎根玉林,他打破“五百里为官”的人情桎梏,整顿吏治肃清贪腐;拒绝“拉匪入伙”的敷衍,铁腕剿匪还一方安宁;禁用贬值纸币力稳金融,不增新税纾解民困,硬是在兵荒马乱中打造出一片稳固根据地。而后携手黄绍竑、白崇禧,以少胜多横扫陆荣廷、沈鸿英等旧军阀,终结广西数十年分裂战乱,这份统一八桂的功绩,为北伐战争铺就了坚实根基。当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他率领第七军转战湘鄂赣,强渡汨罗河、夜袭汀泗桥,攻克武昌城、击溃孙传芳精锐,“钢军”威名远播,凭的不是派系私念,而是“统一中国,实现共和”的坚定信念。

​真正让李宗仁名垂青史的,是他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铁血担当。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日军不可战胜”的阴霾笼罩全国,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以“杂牌军”为主力,打出一场惊天动地的台儿庄大捷。他打破派系隔阂,整合川军、西北军等各路力量,以“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精妙战术,在鲁南平原布下天罗地网。战役最激烈时,日军突破阵地陷入巷战,他亲临最前线督战,严令“不退一步”,硬是凭着血肉磨坊般的死战,歼敌两万余人,击溃日寇王牌师团,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迷梦。

这场被称为“东方凡尔登”的胜利,不仅是战术上的破局,更是精神上的觉醒,让全国军民看清“日军可败、抗战可胜”,点燃了全民抗战的燎原之火。此后武汉保卫战、鄂北会战中,他依旧率军顽强抵抗,在桐柏山、大洪山建立游击基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远见,为持久抗战筑牢根基。

晚年的李宗仁,更显赤子之心与民族大义。旅居美国十六年间,他始终拒绝“台湾独立”“台湾托管”的阴谋,顶着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威胁,公开呼吁国共两党再次和谈,力主国家统一。

1965年,年过七旬的他毅然冲破重重阻挠归国,在机场宣读声明时那句“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字字千钧,震彻寰宇。

​面对新中国的蓬勃发展,他坦诚拥护共产党领导,投身国家建设与统一大业。天安门城楼上与毛主席的历史性握手,定格了“度尽劫波兄弟在”的民族情怀。这份“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抉择,不是趋炎附势的妥协,而是历经沧桑后对祖国家园最深沉的眷恋,彰显了真正爱国者的坦荡胸襟。

有人诟病他曾深陷派系纷争,有人争议他的政治抉择,有人非议他扑灭了右江根据地的红色火种,但他恪守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的民族底色。政见不同在民族大义面前,不过是历史的细枝末节。李宗仁一生,起于乱世却不恋割据,战于沙场却不为私权,晚年漂泊仍心系家国。

他以台儿庄的铁血证明了中国人的骨气,以统一广西的功绩铺垫了国家统一的基石,以赴死决心毅然归国的决绝诠释了爱国的真谛。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评判,李宗仁用一生践行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他的铁血丹心,是近代中国黑暗中的一抹亮色;他的爱国孤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这样一位在关键时刻舍身取义、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在国家分裂之时飞鸟归巢的爱国将领,理应被历史铭记,其功绩与情怀,终将在岁月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人物简介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临桂人。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