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路上,我们总在追逐梦想。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归隐田园、家人团聚......那些梦想实现的瞬间,被文人墨客用笔墨记录下来,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人生路上,我们总在追逐梦想。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归隐田园、家人团聚......那些梦想实现的瞬间,被文人墨客用笔墨记录下来,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今天,就让我们在十首诗词中,感受那份得偿所愿的喜悦与激动,看看古人是如何庆祝自己的“人生巅峰时刻”。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唐·白居易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写作背景
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中进士,在唐代算是“年少得志”。这首诗写于他及第后回乡探亲、告别同科进士时,充满了苦尽甘来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译文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偶然成名。
考中进士不算珍贵,让亲人感到荣耀才是真正的光荣。
得意的心情冲淡了离愁别恨,酒至半酣只觉得路途变轻。
骑着马儿翩翩驰骋,在春日里满怀归乡的深情。
这份喜悦,是寒窗苦读后的释放,更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告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杜甫流落蜀中。突然听到叛乱平定的消息,他欣喜若狂,想象着立即返乡的路线,写下了这首“生平第一快诗”。
译文
在剑南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刚听到时涕泪洒满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这份狂喜,是漂泊游子最深切的期盼,更是乱世中最大的慰藉。
《及第后作》
唐·袁皓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写作背景
袁皓考中进士后,亲眼在金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感慨万千。此诗既表达了一朝得中的喜悦,也回顾了十年苦读的艰辛。
译文
金榜高悬我的名字清晰可见,分明是折得了一枝春天的桂枝。
如今在长安初接神仙般的友人,还不忘江湖上耕田垂钓的旧识。
如大鹏展翅排云直上九万里,回想十年辛苦跋涉人间风尘。
在这太平盛世遇到了公平选拔,不觉龙门竟是如此危险的津渡。
这份自豪,是多年努力获得认可的证明,更是人生转折的开始。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这首诗完整表达了他脱离官场这个"樊笼",回归自然生活的喜悦和满足,是归隐愿望得以实现的完美写照。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这份解脱,是不慕荣华的清高,更是找回真实自我的欣慰。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写作背景
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遇到天下大赦。他立即调转船头,顺江东下,重获自由的轻快心情溢于言表。
译文
清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这份轻快,是绝处逢生的庆幸,更是枷锁卸下后的畅快淋漓。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写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送弟子范开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赠词。词人通过想象弟子来年金榜题名后的情景,表达了对晚辈实现抱负的信心和美好祝愿。
译文
穿着新做的白苎袍子步入微凉的秋天,考场上写字声如春蚕食叶沙沙作响。
龙门已为桃花浪开敞,月宫先收获了桂子的芬芳。
如大鹏飞向北海,如凤凰朝向太阳,你又携带书剑踏上前路茫茫。
预想明年此时你已平步青云,可笑人间还有这许多举子忙碌应试。
这份期盼,是师长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才华终将得展的坚定信念。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宋·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写作背景
吴文英常年漂泊在外,终于在除夕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词中既有归家的温暖,又有岁月流逝的感慨,但最动人的还是那份“终于团圆”的欣慰。
译文
剪朵红花,裁片绿叶,春花消息上了钗股。残阳东风,不放旧岁归去。有人西窗添烛,通宵不眠到天明,笑声转、已是新年莺语。
忆旧日宴席,玉手曾剖黄柑,柔香萦绕素心。归家梦中到湖边,还迷惘在镜中路。可怜满头吴霜,严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这份温暖,是漂泊生涯的慰藉,更是人间最朴素的幸福。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宋·苏轼
既明此理,举一曲,不是邈云汉。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写作背景
苏轼在听完一位琴师的演奏后,深深被其技艺打动,感觉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这首词表达了他听到理想中的音乐后,在精神上获得的极大满足。
译文
既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一曲演奏,并非遥不可及的天籁。
回头见暮云远逝,飞絮搅乱天空。
众声喧哗里,唯有真彩凤,独自不鸣。
攀登寸步千般险,一落百丈反觉轻。
烦劳你指间奏出风雨,让我心中如历冰炭,起坐不能平静。
推手让你从此去,我已无泪可倾洒。
这份共鸣,是艺术追求的圆满,更是灵魂相遇的震撼。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写作背景
苏轼被贬密州后,修葺超然台。在经历仕途坎坷后,他领悟到超然物外的智慧,终于实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足。
译文
春天还未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试上超然台远眺,半壕春水环绕,满城鲜花盛开。烟雨朦胧暗千家。
寒食节后,酒醒反而慨叹。不要对着故人思念故乡了,且用新火烹煮新茶,作诗饮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这份豁达,是与自我和解的智慧,更是历经风雨后的心灵归宿。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写作背景
四十二岁的李白接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以为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终于到来。他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写下了这首意气风发的诗篇。
译文
白酒新熟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黍粒秋天正肥。
呼唤童仆烹鸡斟上白酒,儿女嬉笑牵扯我的衣裳。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这份张扬,是才华终得认可的证明,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言。
结语从金榜题名到归隐田园,从战乱平息到亲人团聚,从艺术共鸣到心灵安宁——得偿所愿的喜悦有千万种模样,但那份梦想实现的激动却同样动人。
这些穿越千年的诗词告诉我们:无论追求的是什么,那份为目标不懈努力,最终见证梦想花开的过程,永远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愿你也能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体验到这般的喜悦与满足,由衷地道一声:终于得偿所愿!
你最近一次“得偿所愿”是什么时候?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喜悦!
来源:春霖沐清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