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刷屏卖货月赚3千,换个工具后,躺赚的钱是工资的2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1:29 1

摘要:我愣了下——一周前他还在抱怨,妻子为了赚那点“私域钱”,把朋友圈变成杂货铺,土鸡蛋、手工红糖堆了半阳台,孩子作业没人管,自己累得手指腱鞘炎。

《她刷屏卖货月赚3千,换个工具后,躺赚的钱是工资的2倍》

凌晨1点,“我老婆把朋友圈清空了。”

我愣了下——一周前他还在抱怨,妻子为了赚那点“私域钱”,把朋友圈变成杂货铺,土鸡蛋、手工红糖堆了半阳台,孩子作业没人管,自己累得手指腱鞘炎。

“现在呢?”我问。

“她现在发的都是自己煮的银耳羹、测的睡眠数据,还有一款桦树汁的体验文。”老樊发来张截图,妻子的朋友圈配文是“喝了一周,早上起来喉咙不卡痰了”,下面一排朋友在问“在哪买的?”

“昨天她躺沙发上刷剧,手机响了三次,都是订单提醒。”

一、用锄头挖运河的人

老樊妻子的转变,要从那次深夜的“算账”说起。

那天她算了笔账:一个月发300条朋友圈,回复200条咨询,打包150个快递,赚了2800块。时薪算下来,比小区门口的保洁阿姨还低。

“我明明在‘创业’,怎么越干越像打零工?”她把手机摔在沙发上,眼圈通红。

我当时正好在老樊家喝茶,看着她手机里那些“9.9元手工皂”“买二送一土蜂蜜”的链接,忽然想起去年在杭州见的老周。

老周是做健康品供应链的,他说过一句话:“健康品这行,普通人死在‘信任’上——你说你卖的枸杞是中宁的,谁信?你说你卖的鱼油没掺假,谁证?”

这话戳中了要害:健康品不是快消品,吃下去看不到即时效果,用户买的是“放心”。可普通人既没能力溯源产地,也没本钱做检测,只能靠“刷屏”和“低价”换单,最后把自己活成了“廉价劳动力”。

二、有人把“信任”做成了系统

老周说,他现在在帮一个叫“源头日记”的平台做供应链。这个平台的逻辑,是把“信任”拆成了三件普通人干不了的事:

第一件事:替你挖好“信任的井”。

平台的团队跑了三年,从全国2000多家健康品供应商里,只挑出了37家——比如卖桦树汁的,是东北那个品类的开创者;卖枸杞的,是中宁产区的龙头企业。

更狠的是,每一批货都要送谱尼测试(国内最权威的检测机构),农残、重金属、添加剂,一项不落。检测报告直接挂在APP上,用户扫个码就能看。

“你不用跟朋友说‘这东西是真的’,报告替你说。”老周说。

第二件事:把公司变成你的“仓库”。

老樊妻子以前最愁的是囤货——进100盒红糖,卖不掉就砸手里;打包到半夜,胶带粘得满手是泡。

但这个平台不用囤货:用户下单,工厂直接发货;快递丢了、产品漏了,平台客服兜底。你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用着好”的东西分享出去。

“相当于你零成本开了家‘健康生活馆’,房租、库存、人工,全是平台的。”

第三件事:让你的“分享”变成“乘法”。

这是最让老樊妻子动心的地方:

你在平台买一瓶29块的维生素,就自动成了“推荐官”。分享给朋友,朋友买了,你拿佣金(这是加法);但如果朋友也成了推荐官,他分享的每一笔订单,你都能拿分成(这是乘法)。

“你建了一张‘信任网’,哪怕你睡着了,这张网还在帮你赚钱。”

三、从“菜市场”到“生活馆”

老樊妻子抱着“试试不亏”的心态,在平台买了一瓶桦树汁——这是她换季总喉咙干,一直想试的东西。

喝了一周,她在朋友圈发了条真实体验:“早上起来不会被痰卡醒了,味道是淡淡的树香,不像之前买的有股糖精味。”

下面立刻有朋友问链接。她把平台链接发过去,朋友下单后,她手机收到了12块的佣金提醒。

更意外的是,那个朋友喝了觉得好,也买了一瓶维生素,成了推荐官。后来这个朋友分享给同事,老樊妻子又收到了3块的分成。

“那天我才懂,我以前是在‘卖货’,现在是在‘分享生活’。”

她不再刷屏发广告,而是发自己用平台产品的日常:

- 煮银耳羹时加一勺平台的红枣粉,配文“今天的甜是自然的”;

- 睡前喝一杯平台的酸枣仁茶,配文“昨晚没起夜,睡够了7小时”;

- 给孩子冲奶粉时加一勺平台的钙粉,配文“娃今天主动说‘妈妈这个好喝’”。

朋友圈从“菜市场”变成了“生活馆”,订单反而多了——朋友们信的不是“产品”,是“她的生活”。

四、这个时代,锄头该换成挖掘机了

上周我见老樊妻子时,她正在给朋友打包礼物——是平台的枸杞和桦树汁。

“以前打包是为了赚那10块钱,现在打包是觉得‘这东西真的好,想让朋友也试试’。”她笑着说。

老樊给我看了她的收入截图:上个月赚了8700块,其中60%是“躺赚”的——朋友的朋友下的单,她甚至不认识那些人。

“最爽的是上周六,我带娃去公园玩,手机响了5次,都是订单提醒。”她说这话时,眼里的疲惫没了,全是光。

我想起老周说的:“这个时代对普通人最狠的地方,是让你用‘加法’对抗‘乘法’——你用锄头挖运河,别人用挖掘机建管道。”

老樊妻子的故事,本质上是“工具的胜利”:

你不用再靠“用命换钱”证明自己,而是靠“选对工具”放大自己。

你不用再当“孤军奋战的个体户”,而是站在一个系统的肩膀上,把“信任”变成“管道”。

风已经起了:

有人还在埋头挥锄头,抱怨地太硬;

有人已经开起了挖掘机,让管道自己流水。

你呢?

来源:冰冰娱乐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