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7日,大疆正式确认投资3D打印公司,此举被市场解读为防御性战略布局。投资协议中特别设置“拓竹相关条款”,直指前员工陶冶创立的行业独角兽。拓竹科技核心团队多来自大疆,CEO陶冶曾任职大疆8年,CTO高修峰为原系统工程部负责人,COO刘怀宇曾主导
2025年11月17日,大疆正式确认投资3D打印公司,此举被市场解读为防御性战略布局。投资协议中特别设置“拓竹相关条款”,直指前员工陶冶创立的行业独角兽。拓竹科技核心团队多来自大疆,CEO陶冶曾任职大疆8年,CTO高修峰为原系统工程部负责人,COO刘怀宇曾主导大疆飞行眼镜研发,形成豪华的“大疆校友”创业阵容。
拓竹科技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营收达55-60亿元,净利润接近20亿元,净利率超30%;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已逼近20亿元。其发展速度超越大疆早期,仅用4年实现大疆9年的营收规模。
全球3D打印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46.1亿美元(约17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4-2034年复合增长率18.5%。美团、高翎等机构已相继布局,行业融资热度持续攀升.
技术迭代加速硬件性能提升
拓竹科技将无人机技术迁移至3D打印领域,首创陀螺仪防抖、激光雷达检测等创新方案。其推出的H2D机型集成激光雕刻模块,打印速度突破600mm/s,误差控制达0.1mm,领先行业2-3代技术水平。硬件性能提升推动成本下降,拓竹通过供应链整合将运动控制系统成本降低45%,构建显著竞争优势。
软件生态构建核心护城河
拓竹开发Bambu Studio切片软件、Bambu Handy移动APP,并搭建MakerWorld模型分享平台,注册用户超100万,日均模型下载量10万+次。这种“硬件+软件+社区”闭环生态,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替代成本。
应用场景从创客向专业领域延伸
消费级3D打印从教育玩具、创客工具向专业级家用制造、桌面级小批量生产升级。2025年三季度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25.4%,出口金额达63.3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总额。航空航天、医疗领域应用占比提升至30%,行业天花板持续抬高。
1. 3D打印设备与核心部件
华工科技:激光设备龙头,3D打印激光器技术国内领先,产品覆盖金属打印、快速成型等领域。大族激光:激光装备龙头,3D打印设备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储备丰富。2. 打印材料与化学品
银禧科技:专注工程塑料,3D打印尼龙材料通过多项认证,客户涵盖消费电子、汽车行业。亚太科技:铝基材料供应商,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已送样检测,切入高端制造供应链。3. 技术服务与系统集成
中光学:光学元件制造商,3D扫描与建模技术积累深厚,受益于行业解决方案需求增长。光韵达:医疗3D打印服务商,与医院合作开展定制化植入物打印,先发优势明显。4. 产业链配套与支持服务
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为3D打印提供工业机器人集成方案,技术协同性强。东方材料:功能性材料供应商,布局3D打印专用树脂,受益于材料国产化趋势。当硬件创新与软件生态双轮驱动,3D打印行业正从“小众创客”走向“批量制造”。在千亿级赛道中,那些绑定头部客户、掌握核心材料、具备工艺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产业红利最大受益者。
来源:机智的圆月JnHBM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