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别是在11月以来,在整体科技板块震荡调整的背景下,今天AI应用出现明显异动,板块内宣亚国际、东方国信、蓝色光标单日涨幅超10%,华胜天成、三六零、浪潮软件强势涨停。
今天市场整体走的还可以,虽然三大指数基本都是收绿,但是盘面热点题材方向还是比较多。
特别是在11月以来,在整体科技板块震荡调整的背景下,今天AI应用出现明显异动,板块内宣亚国际、东方国信、蓝色光标单日涨幅超10%,华胜天成、三六零、浪潮软件强势涨停。
这一轮上涨并非孤立的情绪驱动,而是由一则重磅消息的结构性转向: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启动“千问”项目,全面进军AI to C市场。
更进一步,阿里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高频生活场景深度整合进千问APP,使其从“能聊天”升级为“能办事”的智能体。
这可能不仅是产品形态的迭代,可能是AI战略重心的历史性迁移:从服务企业(B端)转向直面用户(C端),从技术输出转向生态构建。
大家要知道,阿里此次将七大生活服务场景嵌入千问,并非简单功能堆砌。
其本质是试图打造一个以大模型为调度中枢的“AI原生交互界面”。
用户不再需要在不同App间跳转,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完成跨服务闭环操作,比如“帮我订周五晚上去成都的机票,选靠窗座位,顺便查下那边未来三天的天气和推荐餐厅”。
这种“任务导向型交互”正在颠覆传统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孤岛”模式。
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5年Q3中国用户日均使用App数量达9.2个,但超过60%的高频需求集中在5类场景内。
阿里此举,正是瞄准这一痛点,用AI实现“一个入口解决所有事”。
更值得警惕的是,国际版Qwen App已在测试阶段,目标直指海外非英语市场,据Statista统计,2025年全球AI助手用户将突破12亿,其中亚太、拉美增速超40%。
阿里正借开源模型Qwen的技术公信力,绕过其他AI生态限制,可能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过去,AI应用常被诟病“有流量无营收”。
但现在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
据IDC最新报告,2025年Q3中国AI应用层企业平均调用量环比增长47%,其中广告、客服、内容生成三大赛道的付费转化率首次突破15%。
更值得关注的是,多家上市公司在三季报中首次单独披露AI业务收入:
比如蓝色光标三季度AI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20%,占总营收比重升至28%。东方国信,AI+金融解决方案合同额达9.6亿元,同比翻倍。三六零,AI安全助手企业客户数突破1.2万家,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环比增长65%。
这些数字背后,可能是一个清晰信号:AI不再是PPT里的“未来故事”,而是财报中的“当期收入”。
所以,站在目前来看,应用层公司正从“模型调用者”进化为“价值整合者”,通过场景嵌入实现用户留存与商业闭环。
从最近盘面资金来看,市场资金在前期科技方面里面出来之后可能去了锂电方向,而今天盘中出现碳酸锂期货价格涨停,这种情况或许我们需要提高风险关注。
因为参考历史来看,这种情况之下,或许可能是板块在加速上涨阶段,这个阶段其实是比较难参与。
反观科技方向,反观应用层,参考wind数据,当前平均PE(TTM)仅为38倍,处于近一年低位,而2025年预期净利润增速中位数达62%,PEG普遍低于1。
而相对AI硬件方面,AI算力链(如GPU、光模块)在2025年以来平均涨幅达85%,但其业绩依赖大厂资本开支,而AI应用整体涨幅并不多。
这种“低估值+高成长”的组合,如果出现现象级的应用,可能会引起市场资金的关注。
而这方面,已经有资金或许在行动了。
据相关机构数据测算,二季度以来主动型公募对AI应用标的的持仓比例提升2.1个百分点,为2023年以来最大单季增幅。
当然时间比较短,而且幅度并不大,这方面或许需要持续跟踪。
当用户开始习惯对手机说“帮我订明天去上海的机票,顺便查下那边天气”,而不是手动打开五个App时,真正的AI应用可能才算开始。
投资或也亦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来源:股市小猎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