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板大败局:信任电商是财富神话还是泡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0:16 1

摘要:那篇关于“信任电商”的文章火了,流量和争议同时炸开。有人说这就是微商换了马甲,是新的骗局;也有人来问我到底可不可以靠这个真赚钱。于是我把这些年亲自试验过的路子、遇到的坑和能复制的做法都攥成一篇,别让讨论只剩下喊口号和互相骂街。

那篇关于“信任电商”的文章火了,流量和争议同时炸开。有人说这就是微商换了马甲,是新的骗局;也有人来问我到底可不可以靠这个真赚钱。于是我把这些年亲自试验过的路子、遇到的坑和能复制的做法都攥成一篇,别让讨论只剩下喊口号和互相骂街。

先把能核验的数据摆出来,别绕弯儿。我们在杭州拱墅区开了一家安选店,前期投入到引流的预算是6万元,这波投放拉来了2300多个注册用户。店开张后第一个月,账面成交已经超过二十万。这事不是吹的,账本和流水都在。更关键的是,我们把买过东西的客户分类,建了好几个健康管理群,让我的营养师团队每天在群里发专业内容,解答问题。群里讨论热乎,尤其是减肥、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愿意跟着我们的节奏走,信任度提高不少。我们没玩那种吓人的恐吓式营销,也不搞花里胡哨的促销套路,都是明码标价、按需付费,能帮就真帮,帮不了就直说。

说到为什么我会干这事儿,要牵扯到一个概念:信任电商。这个词不是我原创,是在远方好物的何建志写的文章里看到的。他的意思挺朴素:私域不是抢流量,而是经营信任。把电商往这条路上走,终究能走得稳一些。读完那篇之后,我从怀疑到认同,再到成了远方的用户和后来合作者,这中间有几个节点值得讲清。

远方起步时,确实像早年的微商,很多套路化的东西让人不太放心:看起来更像流量游戏,包装多过产品。后来他们开始收紧供应链,改产品标准,把服务做到了客户的满意度上,用实际效果去兑现承诺。我看见这些变化,觉得可以投入资源和信任。现在我不光和远方的几位区域经销商做项目合作,还打算再开几家安选店。如果合作合适,我愿意补贴引流费用。更实际的是,我想把过去一年多做的营养食疗和健康管理项目,嫁接到远方的体系里,让营养师能进店做长期服务,这样既能卖货也能留人。

把这件小事放大一点看。几年前微商之所以崩了,很多时候是用牺牲信任换短期利益。那句“一日微商,终身没朋友”不是玩笑话,背后是客户被套路掉一次就再也不信任你了。现在公域流量被平台掌控,投流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中小商家在流量战里吃亏。如果还用过去那套:贩卖紧迫感、造梦、频繁换货,短期能挣,但长期没人跟你走。

我自己这条路也能说明问题。我管着一家电商创投公司,早几年投过直播电商,近两年重心搬到了私域。前段时间我发起了一个叫“杭湾会”的创业社群,主要是给中小老板讲怎么搭自己的信任圈子。有些朋友会说:“远方手里资源多、资金充足,我们普通人能比吗?”我的看法是,信任电商不是资本的专利。资本可以放大速度,但真诚和专业能形成更稳的黏性。你把专业做到位,把人当人看,哪怕起点小,圈子一小撮人信了,也能复制出链条来。

我父亲当年是木匠,做家装完全靠口碑和熟人推荐。那会儿没有互联网,靠的是一张嘴的信誉,一锤子的活儿做好就有人介绍下一个活儿。这就是老派的信任体系。现在有了自媒体和电商,个人的信任圈子可以被放大,但放大之前得先把圈子里的信任建立起来。我把自媒体当公域引流工具,用内容去交朋友,和电商老板、健康行业的专业人士长期保持交流。粉丝群和同行圈子积累了不少,公司的销售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这些信任关系来的。我们不玩噱头,靠的是专业服务撑起来生意。

说点更实操的。想在信任电商里站稳,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活,按这三步来做更靠谱:一是先把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你不能每次都靠个人魅力去打动客户,得有可复现的成果和流程;二是在公域做内容,目标不是眼球而是能留下人的那种内容,能解答问题、能给价值;三是把留下来的人导进私域,用长期服务和专业输出来维护复购、沉淀口碑。别把私域当成割韭菜的工具,客户感到被尊重才肯留下。

行业痛点也得直说:直播电商短时间能带量,但留人能力弱;大健康领域更是,夸大疗效的东西太多,消费者早已麻木。要想长期活下去,就得把功夫放在复购和口碑上。那些装样子的营销手段,信息透明时代经不起一查。把事儿做好的人,会慢慢被市场选中。

我在杭州这边既有对外投资,也愿意把这些经验在杭湾会上跟大家讲。杭湾会并不是给人发独门秘籍的平台,更多是把实操经验、营销思路、私域搭建方法和靠谱的资源连接起来。如果你是做大健康或者电商的创业者,愿意把生意从短促的流量战转向能长期稳定回报的路径,来碰一碰、聊一聊也好。高鸿业,杭湾会创始人,电商投资人,专注帮助大健康和电商创业者做新的运营体系。

来源:有趣的沙滩BUsEct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