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式教学 编织职教学子“智造”梦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0:04 1

摘要:晨光熹微,清晨的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逐渐从宁静转向活跃。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键盘清脆的敲击声、3D打印机细微的嗡鸣声、师生间热烈的讨论……各式各样的声音传来,这一切,构成了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备战贵州省第十届3D创意设计大赛的动人序曲。

晨光熹微,清晨的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逐渐从宁静转向活跃。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键盘清脆的敲击声、3D打印机细微的嗡鸣声、师生间热烈的讨论……各式各样的声音传来,这一切,构成了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备战贵州省第十届3D创意设计大赛的动人序曲。

一支由3名指导教师和6名优秀学生组成的精锐团队,正以汗水为墨,以创新为笔,在数字与现实的交汇处,精心雕琢着他们的参赛作品——“植筋一体机”“动态花瓣时钟”“易开门助手”“易画椭圆规”。

清晨的灯光,照亮“智造”的每一个细节

学生们三五成群,围在电脑屏幕前,屏幕上复杂的三维模型正在被反复修改、优化。指导教师们正穿梭其间,时而俯身指点,时而与学生一同陷入沉思。

“这个齿轮的啮合度还需要再调整0.1毫米,否则会影响‘呼吸’的动态效果流畅性。”有学生指着电脑上的建模图形说道。他口中的“呼吸”,是这款时钟最大的亮点——它并非简单地显示时间,而是通过巧妙的机械传动和变化,模拟出一种生命般的韵律感,让冷硬的计时工具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

而在另一张工作台前,教师赛作品“植筋一体机”也在做细致的调整等待测试。指导老师李晓雪、何云磊拿着作品正探讨设备的精准度问题。“我们从零开始,自己设计结构、编写控制程序,目标不仅是完成打孔功能,更要实现智能化定位和误差自动补偿。”李晓雪补充道,“这个过程,就是将一个抽象创意,通过3D建模、机械装配、电子控制、编程调试,最终变为一个实实在在、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装置。”

植筋一体机,是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针对当前建筑行业对高效施工、精准作业的迫切需求,通过集成化创新,实现打孔、清孔、注胶、植筋一步到位,简化作业流程,减少误差和安全风险,解决施工中的“植筋难”问题。目前,该设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据了解,此次大赛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举办的大型公益赛事。大赛以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为目标,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3D数字化创意、创造、创新、创业的时代洪流,贯穿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至未来产业全链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活力,赋能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作品已提交初赛等待评审。

项目式教学,让技能在实战中“生根发芽”

优异的竞赛成绩,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李晓雪指着过去学生们获奖的作品说:“这些都是去年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获奖作品,都是结合当下的热门,利用所学,3D打印创作出来的。”

据了解,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其深厚的根基,正源于学校大力推行的项目式教学改革。“我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李晓雪介绍,“以这次备赛为例,设计一个‘动态花瓣时钟’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学生们为了完成它,必须主动去融合《机械制图》《CAD/CAM》《电工电子》乃至《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

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备赛学生兰翔感慨:“以前觉得课本上的公式很枯燥,现在为了让自己设计的零件能动起来,我们会主动去翻书、查资料、请教老师。当一个部件被成功打印并完美运转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在一旁的备赛学生邓锡杰紧接着说:“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这种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很适合我们,它能让我们主动学习,还增强自信心。”

科创社团:让兴趣的种子在课外“开花结果”

课堂之外,学校的科创社团成为孕育创新人才的第二课堂。许多参赛学生正是社团的骨干成员。他们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在社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将创意通过课堂学习,利用3D打印,制作成品,收获惊喜。不少社团成员通过一个个小作品,例如挂件、摆件、小饰品等感受到了科创魅力。

“社团活动就像一块‘试验田’,”科创社团老师易兴燕说,“它没有固定的课程大纲,给了学生天马行空的空间。很多创意作品,最初都萌芽于社团活动中一次不经意的讨论。大家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以强化学生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产教融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组建社团,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特长,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据了解,学校共组建科技类、体艺类两个大类社团,包括科创、电商、汽车文化、国学、播音、篮球、羽毛球等20余个社团。每周三、周四下午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

多渠道学习,多技能在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课堂到实训基地,从社团到实训基地,再到省州级大赛的舞台,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多渠道学习,多技能在手”的立体化成长体系。一名学生,可能同时是课堂上的学习者、实训基地的“工程师”、社团里的“创客”。

这种多元身份的塑造,正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它培养的不仅是掌握一技之长的工匠,更是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实训基地的灯光,映照着师生们执着而坚定的面庞。那不仅仅是为了赛场上的荣誉,更是在点亮一条通往“中国智造”未来的道路。

特约通讯员 王万梅

贵州教育报记者 刘绍波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贺韬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