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1000万美元的“锆石”导弹,为何射向一个边境小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0:08 1

摘要:俄军突然向乌克兰苏梅州发射了一枚SS-N-33“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这一举动令人费解,因为苏梅州与俄罗斯接壤,在这个距离上,俄军便宜的BM-30“龙卷风”远程火箭炮就足以实施打击。

俄军突然向乌克兰苏梅州发射了一枚SS-N-33“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这一举动令人费解,因为苏梅州与俄罗斯接壤,在这个距离上,俄军便宜的BM-30“龙卷风”远程火箭炮就足以实施打击。

整个俄罗斯也只有大约40枚“锆石”导弹,这本是专门用来对付美军核航母的“高档货”。在俄罗斯军火库中,“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占据着特殊地位。这种导弹如此机密,俄罗斯从未公开展示过,外界甚至难以窥见其真实面貌。

“锆石”的技术性能令人惊叹。其最大速度达8-10倍音速,平均飞行速度高达9000至11000公里/小时,打击射程可达1000公里。与俄军之前的Kh-47“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相比,“锆石”先进了整整一代。关键区别在于,“锆石”能全程保持恒定的高超音速飞行,而不仅仅是短暂加速到高超音速。

“锆石”导弹的单枚造价高达1000万美元,且数量极为有限。俄军为何将如此珍贵的战略武器用在看似“大材小用”的地方?一般的乌军基地、炮兵阵地,根本不值得用“锆石”导弹打击。龙卷风远程火箭炮、天竺葵无人机、FAB炸弹和伊斯坎德尔导弹就足够了。

俄罗斯媒体披露,俄军地下情报系统协调员谢尔盖·列别捷夫透露,当时苏梅州一个秘密掩体内,北约和乌克兰将领正在召开特别会议。这可能是俄军动用“锆石”的直接原因——对高价值目标的“斩首行动”,远比消耗常规弹药更具战略价值。

“锆石”导弹的技术优势令现有防空系统几乎无法拦截。其8-10马赫的飞行速度,加上能全程保持高超音速飞行的能力,使得拦截它成为巨大挑战。更关键的是,“锆石”能穿透数米厚的混凝土和泥土,使其成为打击地下指挥所、加固工事的“利器”。

乌克兰空军报告称,在最近的袭击中,他们成功拦截了多种导弹,但“锆石”导弹并不在被拦截名单中。这印证了该导弹的突防能力。俄军绝不会只依靠价格昂贵、数量稀少的“锆石”、“匕首”、“伊斯坎德尔”和“口径”这些高价导弹打赢战争。

乌克兰总参情报局副局长瓦迪姆·斯基比茨基表示,俄罗斯计划2026年生产7万架天竺葵远程攻击无人机,还有12万枚FAB和“雷霆”系列滑翔制导炸弹。从11月开始,俄军每天平均发射200到250枚滑翔航空炸弹,在红军城、库皮扬斯克等几个主要战场实施密集打击。

俄军最近还列装了新的“拆楼神器”——TOS-3A“日炙”重型温压弹发射系统。此前俄军的TOS-1A温压弹系统虽然威力巨大,但暴露出机动性差、射程近、容易遭到无人机打击的缺点。

新一代TOS-3A直接升级换代,采用T-80坦克底盘,机动性大幅提升;还装备了反无人机系统;新的导航系统将温压弹打击精度提高到几米范围。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厂副总经理德米特里·谢米佐罗夫表示:“通过实战应用持续进行技术升级是最有效的改进途径。”

对比2022年与2025年的俄军,变化堪称翻天覆地。2022年的俄军,还带着冷战时期的影子,笨重、缺乏信息化能力,精确打击手段少。而现在的俄军,已经玩明白了信息化地面战争,更是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场以无人机为核心的超低空控制权争夺战。

俄军通过“实战-反馈-改进”的闭环,将传统武器与新技术融合,打造适合自己的作战体系。从之前只会硬冲硬撞,到现在精准打击高价值目标、靠无人机掌控战场、用规模化廉价武器消耗对手,俄军这几年在战场上一边打一边升级,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乌军总参情报局副局长瓦迪姆·斯基比茨基透露,俄军正通过大规模生产天竺葵无人机和FAB滑翔制导炸弹,构建 “高低搭配”的打击体系。而“锆石”则成为这一体系中 “一锤定音”的终极手段。俄军已经亮出了底牌,剩下的就看北约怎么接招了。

来源:大片短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