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带着自己的故事、情感与困惑走上这条路,也许是因为痛苦过,所以想理解痛苦。也许是被疗愈过,所以想疗愈别人。心理学的学习让我们逐渐明白,助人之心的萌发,往往源自生命中那些被触动、被理解、被照亮的时刻。也因此,许多咨询师在职业初期,会本能地相信,我的经历能成为他
关于“自我”与“助人”的那条微妙边界
心理咨询师这份职业,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咨询师能不能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影响别人?”
几乎每个刚入行的咨询师都曾纠结过。
我们带着自己的故事、情感与困惑走上这条路,也许是因为痛苦过,所以想理解痛苦。也许是被疗愈过,所以想疗愈别人。心理学的学习让我们逐渐明白,助人之心的萌发,往往源自生命中那些被触动、被理解、被照亮的时刻。也因此,许多咨询师在职业初期,会本能地相信,我的经历能成为他人的力量。
但在真正走进咨询室之后,问题变得复杂了。
当我们面对一个真实的来访者时,会发现每个人的生命结构、成长脉络、心理防御机制都不同。我们以为“我懂你,因为我也经历过”,但那种“懂”,其实常常只是投射,我们在别人身上看见自己,而不是真正看见对方。于是,善意成了误解,理解变成了引导。
心理咨询最难的地方在于,它要求咨询师既要有生命经验的深度,又要能与这些经验保持距离。
未经整合的经历,是咨询中的潜在风险。那些还未被看清、被整合的故事,会在来访者身上被重新唤起。你可能对某类人特别心疼,也可能在某个议题上反应过度。那时候,你不是在工作,而是在重演。
而当我们的生命经验被整合过后,它就不再是创伤,而是一种能够理解他人的能力。
你不再需要讲述自己的故事,也不需要证明什么。那份经历已经变成你内在的一部分,它让你更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却不会被卷入其中;你能听懂沉默,也能容纳混乱。此时的“影响”不在言语中,而在你的气场、姿态、目光与在场里。
心理咨询的影响力,往往是无声的。
它不是“我告诉你,我懂你”,而是“我在这里,你不用防御”。
来访者之所以感到被疗愈,并不是因为咨询师的故事有多相似,而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这个人理解痛苦,但不被我的痛苦拽着走。这个人看见我,理解我,而不是把我当作他过去的影子。
在这样的关系中,咨询师的生命经验成为一种经过“加工”的礼物。
这份礼物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沉淀后的平静与洞察。那些你曾经走过的低谷、迷茫、挣扎,在被理解和修通之后,会变成理解他人的能力。你越能安然地面对自己的脆弱,就越能在咨询室里稳得住。当你不再抗拒自己的情绪,也能更温柔地接纳来访者的混乱。
很多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发现,自己并不是在“教别人如何活”,而是在“陪别人去活”。这是一种从“影响别人”到“陪伴别人”的转变。
真正的疗愈并不来自于“我来告诉你怎么办”,而是来自于“我在这里,和你一起走”。咨询师不需要替别人做决定,也不需要拿自己的生命去定义对方的路。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的影响。
而事实上,在心理咨询的关系里,影响往往是互相的。
来访者的故事,也在反照咨询师。他们让我们重新面对那些自己以为早已解决的议题,让我们看到仍未整合的部分。每一个来访者,都是一面镜子,让咨询师继续成长。
助人的过程,其实是一场持续的自我修行。咨询师在帮助他人理解自我时,也在一次又一次地练习觉察、接纳与放下。
于是我们慢慢明白,心理咨询的力量,不是“影响别人”,而是“成就彼此”。
当咨询师愿意面对自己的伤口、整理自己的情绪、持续反思自己的动机,他的存在就会变得更有力量、更柔软、更真实。那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不是通过故事传递的,而是通过一种真实的“在场”流动的。
所以,如果你问,咨询师能不能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影响别人?答案是:能,但前提是你已经走过那段路,不再需要它来证明自己。你的故事不是工具,而是你成为自己的过程。当你不再执着于影响别人时,你的存在反而会产生最深的影响。
真正的专业,不是切断生命经验,而是让生命成为专业的根。真正的成长,也不是摆脱过去,而是带着过去,去拥抱更多的人。
心理咨询师这条路,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你修炼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如何带着自己的故事,依然能够温柔地、真诚地,看见别人。
你活得越深,就越能温柔地陪别人穿越黑暗。这就是咨询师生命经验的意义所在。
11月21-23日,第四届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论坛。訾非教授、荀焱老师将就“咨询师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经验影响别人”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讨论,扫码下方海报进行直播预约即可观看。
来源: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