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源远流长的“药食同源”智慧,正迎来现代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为规范引导这一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2万亿的新兴市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近日在“2025陆家嘴国际健康品牌节”上,联合发布“药食同源”评
源远流长的“药食同源”智慧,正迎来现代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为规范引导这一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2万亿的新兴市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近日在“2025陆家嘴国际健康品牌节”上,联合发布“药食同源”评价冠标体系,旨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尺”。
“药食同源”理念根植于中华养生文化的深厚沃土,从《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智慧,到孙思邈“药治不如食治”的主张,再到《本草纲目》的系统记载,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如今,在健康意识升级与政策红利驱动下,药食同源市场已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增长极。据《2025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大会报告》显示,其市场规模惊人,前景广阔。
政策层面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药食两用物质的应用提供了法律基石。2025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工信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更明确提出“扩大药食同源品种范围”,强化标准引领与质量监管。
然而,市场繁荣背后隐忧并存。产品同质化严重、原料加工工艺落后、行业标准不统一、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识别困难以及健康功能声称缺乏规范等问题,正制约着产业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上述痛点,此次发布的“药食同源”评价联合冠标体系应运而生。中国中检华东区域认证中心上海运营中心营销总监孟东润介绍,该体系以CTS CQC/GF MFHP 2001-2025《药食同源产品认证技术规范》为核心依据,该规范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核备案。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中检此次构建的评价体系深度融合了食品安全要求、道地药材特性与中医药传统理论,覆盖从原料、生产、检测到标签的全产业链条。
据悉,该标准对产品有明确界定:核心原料需来源于国家药食同源目录的106种物质(如山药、枸杞、党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物质或地方法规明确的药食同源物质。产品类别涵盖未加工/简单加工的中药材原料、中药材提取物以及终端普通食品(如固体饮料、药膳等)。
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尚力教授表示,近期将启动评价冠标的试点示范工作,甄选优质企业参与。筛选过程将严格执行“初始工厂检查+产品检测+全流程审核”的三维评价模式,检测项目全面覆盖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安全指标,以及原料符合性、添加剂合规性等关键要求,确保每一款获证产品品质过硬。
此外,此次联合冠标将创新采用数字标签形式,在严格遵守国家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健康益处的规范表达,明确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准则。此举既实现了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也为企业产品创新与市场清晰推广提供了有力工具。
正如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所强调的:“‘健康品牌’从来不只是商业符号,更是健康生活的引领者与健康文化的传播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