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懂王无德,也非拜登拉胯!为何奥巴马才是美国衰败罪魁祸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8:24 1

摘要:2008年,当奥巴马站在芝加哥的格兰特公园,向山呼海啸的人群高喊出“Yes,We Can”之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屏住了呼吸。

2008年,当奥巴马站在芝加哥的格兰特公园,向山呼海啸的人群高喊出“Yes,We Can”之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屏住了呼吸。

这位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总统,以“希望”和“变革”的承诺登场,于是,开启“后种族时代”、弥合社会分歧、将小布什“外交废墟”重建的诸多重任,便全都被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然而,十几年过去,当奥巴马再次走到台前,只为猛烈抨击特朗普“无法无天”之时,人们不禁感到惊讶:美国,这个曾经的灯塔,为何变得如此撕裂、衰败?

是特朗普的“毫无章法”把美国带进沟里的吗?又或是拜登的“老态龙钟”磨去了美国的朝气吗?答案显然都不是。

只有拨开特朗普的喧嚣和老拜登的拉胯之时,我们才会惊愕地发现,美国衰落的真正拐点,恰恰是那个站在台前指责“懂王”的“道德君子”奥巴马。

虽然,他没有直接造成崩溃,但在那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却是他亲手埋下了,让美国内部矛盾再也无法修复的“致命”种子……

奥巴马的登场,本身就是“美国梦”的顶级叙事,他复杂的血统、哈佛的精英背景、从社区组织者到参议员的传奇经历,都让他成为“美国梦”最完美的代言人。

2008年的那场胜利,不仅是非裔群体的胜利,更是东西海岸那些信奉全球化、多元包容的自由派精英的胜利。

而也正因为他的胜利中,夹杂着代表精英利益的一面,这也就注定了,必然与美国被遗忘的另一半产生冲突。

奥巴马上任伊始,美国社会正经历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阵痛。

但奥巴马政府却没有选择立刻去弥合那道因经济崩溃而日益扩大的阶级鸿沟,反而将大量的政治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战争”之中。

在奥巴马的八年任期内,“政治正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美国。

他大力推动LGBTQ群体的权益,公开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他强化种族认同,司法部更是在环境正义、教育平权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补偿性正义”的举措。

从理念上看,这些或许是“进步”的,但对于那些在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收入十几年停滞不前的美国底层民众而言,这些议题离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过遥远。

当他们为支付高昂的医保账单而挣扎时,总统却在关心他们是否应该和跨性别者共用一个卫生间,当他们因为制造业外流而面对失业时,精英媒体却在指责他们的“白人特权”。

而这种错位,恰恰是致命的,奥巴马政府的政策,无形中制造了“新阶级”和“旧阶级”之间的排斥与对立。

于是,在2014年,美国的密苏里州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弗格森骚乱”。

这场暴乱始于当年8月,非洲裔青年迈克尔·布朗被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枪杀。

11月24日,当密苏里州大陪审团宣布对威尔逊不予起诉时,积压已久的种族怒火彻底点燃。

裁决当晚,弗格森镇陷入一片火海,骚乱的规模远超8月,愤怒的抗议者与警方激烈对峙,现场更是传出了不下百声的枪响。

这场骚乱迅速蔓延至纽约、费城等全美各大城市,联邦航空局甚至对弗格森上空下达了临时禁飞令。

可面对这场近乎失控的全国性危机,奥巴马所做的,也就只是呼吁民众克制,并让司法部宣布“继续调查”。

事实证明,奥巴马的“身份政治”非但没有缓解种族矛盾,反而将其彻底激化,甚至摆上了台面。

于是,在2016年,当那个被奥巴马和精英媒体嘲笑为“小丑”的特朗普登场之时,他却能短时间内便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

特朗普的崛起,不是美国衰落的原因,恰恰是奥巴马时代社会撕裂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基础上,奥巴马的“进步主义”,恰恰为特朗普的“民粹主义”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如果说文化上的撕裂为美国的衰败提供了政治土壤,那么经济上的“空心化”则是奥巴马留给美国最致命的“硬伤”。

2009年,奥巴马接手的是小布什留下的金融危机这个烂摊子,全世界都在期待这位新总统能拿出罗斯福式的魄力,重整美国的经济秩序。

但他接下来的选择,却让美国经济走上了一条“脱实向虚”的不归路。

面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经济政策是什么?是“量化宽松”,美联储开启印钞机,向市场注入了巨量的流动资金。

要说这件事本身到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可问题在于,这些钱最终却没有流向那些濒临倒闭的钢铁厂,也没有流向失业工人的口袋,而是大部分都涌入华尔街,“拯救”了那些金融巨头。

在奥巴马任内,美国股市走出了长达八年的超级牛市,资产价格飙升,但这背后的代价却是:占美国人口1%的富豪,瓜分了美国通过全球霸权攫取的利益,底层民众依旧水深火热。

所以,这不过就是一场“空心的复苏”,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业看似风光无限,但美国立国之本的制造业,却在加速外流和空心化。

就像奥巴马政府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其核心逻辑依然是服务于全球化精英和跨国资本,而这只会进一步加剧本土工人的困境。

当坚守制造业的企业家愤怒地发现,那些制造了危机的金融高管,反而因为政府的兜底享受到“福利”,这只会导致美国“实业精神”的彻底死亡。

可更要命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当底层民众已然无力招架之时,奥巴马还不顾他们死活地强推了“医疗体系改革”,这就进一步压垮了尚能“苟活”的美国中产。

按说,《平价医疗法案》作为扩大医保覆盖面的利国利民之举,怎么看都应该是他留给美国民众的政治遗产才对啊。

可问题是,这一法案初衷虽好,但在实施过程却又一次变了味儿,这场改革,本质上是在不触动保险公司和药企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前提下,试图强行实现“全民医保”。

但要知道,这些“试图不触及”的利益集团,恰恰都是民主党的最大金主,所以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其实不难想见。

为了让医保覆盖到那些有“过往病史”的患者,保险公司不仅没有适当降低保费,反而还选择大幅提高了所有人缴纳的费用。

许多原本可以享受不错医保待遇的中产阶级和小企业主,都在这一过程中生活负担不减反重,再加上“强制投保”条款,别说惠及大众,不说这是在收割中产都算是给奥巴马面子了。

试想,一场本该缓解民生困局的改革,最终却演变成了政治极化的新战场,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何其讽刺?

在这之上,为了支撑“量化宽松”和“医疗改革”,奥巴马更是选择了依靠借债来维持联邦政府的财政。

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奥巴马的两届任期内,美国国债总额从10.6万亿美元,飙升到了近20万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

这行为不说是在透支国力吧,至少也得算是竭泽而渔的级别了,不管哪个国家,敢搞这么一场经济“豪赌”,后果都只会是灾难性的。

所以,才有了后来美国贫富差距拉大到大萧条以来的最高点,也才有了美国制造业的彻底空心化。

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他留下的沉重负担,特朗普在搬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时,才会如此管用。

从这个层面上讲,后来特朗普被推举上位,又如何不算是美国底层民众对奥巴马“经济黑洞”的一种“无声反抗”呢……

在国内给政治和经济双重“埋雷”的同时,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其实也间接开启了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性溃败”。

奥巴马是第一个认为美国战略重心必须转向亚洲、以应对中国崛起的总统,因此,他高调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试图通过三大支柱重塑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

然而,由于选择了错误的路径,这三大支柱不仅没有发挥功效,反而在他的任内全线崩塌。

军事上,他承诺将60%的海空力量部署到亚太,但现实是,受制于国内军费削减和中东的牵绊,这一部署迟迟无法到位。

经济上,他推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试图用一套排除中国的贸易规则,来“绑定”亚太市场。

然而,这个协议严重损害了美国本土工人的利益,因此遭到了民主党内部桑德斯派和共和党的一致反对,最终,这一协定成为了“烂尾工程”。

外交上,他试图拉拢东南亚和印度,但这种“选边站”的压力,反而让亚太各国心生警惕,美国不仅没能如愿建立起“遏华包围圈”,反而因其经济投入的难以落实,透支了战略信誉。

在这个基础上,奥巴马还急于兑现拿下诺贝尔和平奖的承诺,于是决定从中东“体面撤退”,草率地从伊拉克进行撤军行动,完全忽视了当地复杂的教派平衡。

结果,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出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也趁势崛起,并迅速席卷了伊拉克和叙利亚。

没有人能想到,最初打着“变革”旗号的总统,却最终成为了美国衰败的“加速器”,这本身就已经足够荒诞。

而奥巴马的悲剧就在于,他抱着精英主义的傲慢,试图用“政治正确”去掩盖深刻的社会矛盾,又以金融资本的逻辑,用虚拟繁荣去粉饰制造业的衰退。

最终结果,就是只剩下了为粉饰门面而“战略收缩”的丑态、以及霸权衰落的残酷现实。

他执政的八年,是美国社会彻底撕裂的八年,是经济结构彻底失衡的八年,也是全球战略彻底失焦的八年。

当他所承诺的“希望”最终变成了失望,他所带来的“变革”最终加速了衰落,这,或许才是奥巴马的执政,留给美国人民最沉重的“财富”吧……

参考文献

[1]《奥巴马医改及其政策影响研究》[D]朱梦云

[2]《奥巴马政府的美国亚太经济再平衡战略探究》[D]刘文洁

[3]《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政策之遗产——大战略视角的研究》[J]蔡佳禾

[4]《“奥巴马选民”VS“特朗普选民”:关键性选举与美国政党选民联盟重组》[J]强舸

[5]《奥巴马时期美国国会关于非法移民合法化的争论》[J]李冰洁

[6]《奥巴马政府气候政策分析——国内与国际层次的双重视角》[D]焦莉

[7]《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D]姚全

[8]《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政治极化的新发展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刘子薇

[9]《奥巴马政府以来的美国军事战略调整》[D]杨大志

[10]《“奥巴马主义”问题研究》[D]黄思航

[11]《后奥巴马时代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D]董莹

[12]《不同时期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变化与特点——基于特朗普和奥巴马两届政府的比较》[J]胡羚、邓少慧、李妃养

[13]《撤退之难——奥巴马政府从阿富汗撤军研究》[D]宁煊

[14]《论奥巴马政府的能源安全与能源立法》[J]徐孝明

[15]《战略叙事、本体安全与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政策的演变》[J]梁甲瑞

[16]《新自由主义的民生困局——以奥巴马医改为例》[J]杨静、金轲

[17]《特朗普与奥巴马科技政策取向对比》[J]程如烟、王开阳

[18]《求优势以安全: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核安全战略的演进》[J]刘磊、朱晨龙

[19]《“巧实力”理论与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调整》[J]王华荣

[20]《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分析——以奥巴马医改与特朗普医改对比为例》[J]邹武捷

[21]《美国亚太战略中的离岸平衡与选择性干预——以奥巴马政府时期为例》[D]苏洁

[22]《美国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阿富汗政策比较研究》[D]王峥锋

来源:趣史微视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