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饮品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冰火考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软饮料产量逐月下滑,7-9月同比降幅从0.17%扩大至10.12%,陡峭的下滑曲线背后,是消费需求收缩、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残酷现实。
行业重构期,饮品企业如何穿越周期?
2025年的饮品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冰火考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软饮料产量逐月下滑,7-9月同比降幅从0.17%扩大至10.12%,陡峭的下滑曲线背后,是消费需求收缩、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残酷现实。
一边是养元饮品、承德露露等老牌企业陷入“营收利润双降”的泥潭,经销商感叹“生意难做”;另一边是东鹏饮料、伊刻活泉等品牌逆势狂飙,用高增长撕开市场缺口。
从宏观数据到企业财报,从渠道变革到产品创新,饮品行业的“众生相”背后,是存量竞争下的格局重构。这场变革中,有人固守阵地却节节败退,有人主动求变开辟新赛道。
头部企业“冰与火”,中小品牌夹缝求生
2025年的饮品行业,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业绩的“两极分化”。前三季度,A股6家饮品上市企业(不含乳饮)中,养元饮品、承德露露、香飘飘、欢乐家集体陷入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困境,而东鹏饮料、泉阳泉则实现双位数增长,走出独立行情。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更渗透到品类、区域等各个维度。
统一企业中国的表现颇具代表性。其三季度饮料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低个位数,管理层将原因归结为外卖平台价格战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
具体来看,传统品类承压明显,果汁品类增长乏力,海之言等经典产品遭遇挑战;但新兴品类表现亮眼,焕神、双萃等产品实现双位数增长,成为业务“救命稻草”。
即便如此,招商证券国际仍直言,在去库存、消费低迷的背景下,统一要完成全年6%-8%的增长目标,需第四季度强劲反弹,难度不小。
老牌巨头的困境更令人唏嘘。养元饮品上半年七大销区营收全线下滑,净利润创下近四年新低,较2021年同期营收缩水超60%,持股机构从265家锐减至7家,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双双“用脚投票”。
承德露露同样深陷“大单品依赖症”,尽管水系列产品产量激增4048.72%,但3283万元的营收尚不及杏仁露的零头,果仁核桃、植物奶系列反而减产,传统植物蛋白饮料的没落已成定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等生”的狂飙。伊利旗下“伊刻活泉”营收同比暴涨70%,成为瓶装水赛道的黑马;农夫山泉更是以“日赚4200万元”的实力一骑绝尘,即便推出含代糖与白砂糖的“冰茶”,依旧牢牢占据市场话语权。
香飘飘则凭借即饮业务的突破实现“逆袭”,前三季度即饮类产品收入8.33亿元,占比突破50%,继上半年超越冲泡业务后持续扩大优势,证明传统企业的转型并非没有可能。
线上红利与线下焦虑的“生死对决”
尼尔森IQ数据显示,9月国内饮料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9%,其中线下渠道降幅达10.4%,线下经销商的“焦虑感”愈发强烈。
这种焦虑源于双重挤压:一方面,饮料大盘增长停滞,但企业给经销商的任务并未降低;另一方面,价格倒挂成为常态,经销商拿货价高于部分线上平台零售价,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线下渠道的萎缩并非个例。随着即时零售的崛起,电商平台持续加码本地配送,让线下门店的“即时性”优势逐渐弱化。
过去,消费者在便利店、超市购买饮品图的是方便快捷,但如今外卖平台30分钟送达的服务,让线下渠道的核心竞争力大打折扣。更严峻的是,线下渠道的运营成本持续攀升,租金、人工费用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经销商的盈利空间。
不过,线上渠道的表现却相对亮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其中吃类商品增速高达15.1%,饮品行业虽非主力,但也分到了一杯羹。
各大品牌纷纷加大线上投入,通过平台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拉动增长,线上渠道成为不少企业的“增长引擎”。但这也加剧了价格战的激烈程度,统一企业就坦言,外卖平台的价格战是饮料业务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渠道变革,头部企业开始主动求变。统一将“冰柜行动”提前至10月启动,拿出每台200元的投放激励,聚焦运动场馆、网吧、电竞馆等高动销场景,目标覆盖占比超60%,试图通过终端掌控力挽救线下颓势。
小罐茶的“双店模式”也值得借鉴,线下门店打造茶文化体验与品质信任,线上数字门店联动美团、抖音等平台实现精准引流,2025年一季度数字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45%,证明线上线下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双向赋能。
对于经销商而言,单纯依赖线下批发或线上铺货已难以为继。
从“拼数量”到“拼价值”的转型阵痛
消费升级背景下,饮品行业的产品创新逻辑正在改变。过去“多推新品、广撒网”的策略逐渐失效,2025年三季度,除运动饮料新品SKU增加7个外,即饮果汁、乳饮料、碳酸饮料等七大类新品数量合计减少近1100个,其中果汁品类减少478个,碳酸饮料、包装水各减少155个。
这种变化背后,是企业从“拼数量”到“拼价值”的理性回归,也是市场竞争加剧后的必然选择。
产品创新的第一个趋势是“健康化深耕”。关于“糖”的博弈成为行业焦点,形成“无糖极致化”与“糖的回归”两大阵营。元气森林强调“每瓶比普通冰红茶少六块糖”,让茶推出零糖果汁茶,通过赤藓糖醇等代糖实现口感与健康的平衡;而农夫山泉则反其道而行之,在无糖茶领域站稳脚跟后,推出含白砂糖与代糖的“冰茶”,满足消费者对口感的需求。这种分化证明,健康化并非单一维度的“无糖”,而是根据目标人群需求的精准匹配。
第二个趋势是“品类细分与功能升级”。中式养生水曾是风口品类,但由于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如今陷入阶段性瓶颈,SKU数量大幅减少。与之相反,功能性饮料赛道加速细分,电解质水、运动饮料、益生菌饮品等成为新热点。
东鹏饮料的持续高增长,离不开对能量饮料赛道的深耕;统一的焕神、双萃等新兴品类实现双位数增长,也印证了功能化、细分化的市场潜力。此外,AI技术开始赋能产品研发,伊利YILI-GPT、蒙牛MENGNIU.GPT等数字化工具,正在帮助企业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提升创新效率。
第三个趋势是“大单品失效与第二曲线突围”。曾经定义一个时代的经典大单品,如今纷纷遭遇增长瓶颈:康师傅1L装冰红茶销量衰退,香飘飘冲泡类产品收入下滑31.04%,李子园等企业陷入大单品依赖的焦虑。
但危机中也有机遇,香飘飘即饮业务的崛起、承德露露试水水系列,都证明传统企业可以通过培育第二曲线实现转型。
不过,第二曲线的培育并非易事,均瑶健康的矿泉水、益生菌业务尚未造血,反而拖累了核心业务,承德露露的新品水系列也面临高库存压力,这意味着新品研发需要更精准的市场判断与渠道配合。
写在最后
宏观经济承压、消费需求收缩、渠道变革加速、产品创新迭代,多重因素交织下,行业洗牌进入深水区。
业绩分化、渠道博弈、产品革新的背后,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竞争”的转型,也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验。
饮品行业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赛道,市场永远在变,但消费者对品质、健康、体验的追求不会变。
2025年的行业变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些能够顺势而为、主动求变的企业,终将穿越周期,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这场洗牌,也将让饮品行业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