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里只见过4次!2025年男子在上海发现1只,一天约200人围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8:04 1

摘要:不过话说回来,这只鸟可不就是观鸟圈和摄影圈的大腕吗,不算这次,中国大陆百年来才看见过3次。

文|七月

编辑|七月

看这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名人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只鸟可不就是观鸟圈和摄影圈的大腕吗,不算这次,中国大陆百年来才看见过3次。

这是首次在上海被目击,一天大约有二百人前来围观,还有人专门坐飞机赶来,这是什么鸟,面子咋这么大?

这件事还得从11月14日说起。

刘先生是个摄影爱好者,他喜欢扛着摄像机记录生活,这天他和朋友们来到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溜达。

忽然他们看到了一只通体灰黑色像是鸽子的鸟,他们拍过不少鸟,但黑色的鸽子倒是从没见过,于是就拍了下来。

几个人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这种鸟非常罕见,算上这次,在中国大陆仅被目击过四次,之前只在山东有记录,上次被目击是在浙江。

这么罕见的鸟儿在上海出现,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观鸟圈和摄影圈炸锅了。

各地的人们纷纷赶来观看,有的人甚至大早上扛着相机从北京坐飞机赶来,生怕晚一步鸟儿就飞走了,人群中还有不少外国友人。

这到底是什么鸟,如此罕见?

这只黑鸟的确是鸽子,它的名字叫做黑林鸽,第一次见到黑林鸽的人,应该都会把它认错。

黑林鸽体最长能长到43厘米,比普通的野鸽要壮实一圈,通体灰黑色,猛地一看像只乌鸦,所以它有个绰号叫做鸦鸽。

不过它的羽毛虽然是灰黑色,但却是五彩斑斓的黑。

在阳光的照射下,雄黑林鸽头顶和背部的羽毛会泛着紫色金属光,后颈与前胸则是金属绿,下背和翅膀上还有青铜色光泽。

如果把黑林鸽当成人类的话,可以说它就是个宅鸟,一生几乎都在树上度过。

黑林鸽基本上不吃肉,是素食主义者的鸟儿,它们主要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尤其是山茶、漆树、樟树的果实。

更重要的是它对果实也很讲究,只吃成熟度刚好的,太生的啄不动,太熟的容易腐烂,吃下去的果实种子还会随着粪便排出,无意中传播了种子。

它们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苛刻,必须是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亚热带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海岛或沿海的林区。

黑林鸽的飞行能力很强悍,日本研究人员曾给伊豆群岛的黑林鸽戴过追踪器,发现它们能一次性飞过数百公里的海域,从一个岛屿迁徙到另一个岛屿。

在世界上黑林鸽的活动范围像一串散落的珍珠,主要集中在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南部,以及中国东部沿海的岛屿。

从前学界一直认为黑林鸽只会在日韩岛屿之间迁徙,是典型的跳岛迁徙的鸟儿,大陆本来不应在它们的常规路线上。

那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大陆呢?

黑林鸽在中国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1900年,一位德国传教士在青岛外海岛屿发现了黑林鸽的卵,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确切记录,可惜太模糊了,连具体在哪座岛屿发现的都没写。

1911年,一个外国人在山东威海卫附近发现了黑林鸽的身影,这是中国大陆最后一次确切记录,直到2025年4月黑林鸽才再次出现。

当时青岛观鸟协会的李先生在唐岛湾湿地公园遇到了黑林鸽,青岛记录后仅过了半年,黑林鸽就又现身浙江平湖九龙山。

别看黑林鸽被发现时只有一只,很多人会误以为它们是独来独往的鸟儿。

其实它们天生胆小谨慎,习惯群居,正常情况下,它们会结成20到30只的小群活动,觅食时会有哨兵在高处警戒。

这次上海的黑林鸽也是只有一只,专家推测可能和环境变化有关。

台风和异常的天气系统可能导致它们的分布范围往北移,比如台风天将它吹迷路了,脱离了迁徙的队伍,它才在这座湿地公园歇脚。

图片和本文无关

比如今年10月,黑林鸽在浙江出现时就恰逢台风“小犬”过境,强风极有可能将迁徙中的黑林鸽吹离航线。

在这次上海发现黑林鸽之前,华东沿海也持续出现偏东风,这类气象条件非常容易将海岛鸟类吹到大陆岸边。

图片和本文无关

还有就是尽管黑林鸽是无危物种,但它部分种群存在碎片化问题。

比如小笠原群岛的亚种种群规模就很小,可能只有数百只,这类孤立的小种群在迁徙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力干扰,从而偏离航向。

有人可能会觉得黑林鸽的出现代表当地生态改善良好,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联系。

因为黑林鸽喜欢成熟的常绿阔叶林,而上海吴淞口湿地的植被类型并不符合黑林鸽长期生存的要求。

别看黑林鸽这么罕见,它却不是咱们国家的珍稀动物,在国际上它也是无危级别。

但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黑林鸽的数量就开始下降了,日本的一个黑林鸽亚种已经被认定为近危了。

它们的最大生存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黑林鸽非常依赖成熟森林,一棵百年榕树就能为十几只黑林鸽提供食物来源。

榕树。图片和本文无关

而日本冲绳大量伐木、我国山东沿海常绿林开发不仅会毁掉它们的觅食地,还会破坏它的繁殖场所,这样一来黑林鸽的数量自然就少了。

还有比较隐蔽的威胁是农药污染,吃了被农药污染的果实,黑林鸽直接就会中毒身亡。

图片和本文无关

虽然这些年黑林鸽在大陆的目击频率有所增加,但历史上确实罕见,一百年来也只看见过四次。

生态保护不应该在只有珍稀动物到访的时候才关注,而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生态环境,为这些迷路的动物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

就算没有动物光顾,我们也能有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对此大家怎么看?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5年11月16日《百年罕见!首次在上海被目击,有人专门从北京“打飞的”赶来》

来源:微观史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