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回真是活久见了:几百万日本网民,在X上集体围观中国博主痛批日本,一群人非但不生气,反而纷纷交口称赞,直言“骂得好”“还是中国人敢说”“没错我们日本确实就这毛病”。
这回真是活久见了:几百万日本网民,在X上集体围观中国博主痛批日本,一群人非但不生气,反而纷纷交口称赞,直言“骂得好”“还是中国人敢说”“没错我们日本确实就这毛病”。
在国内外各路社媒平台上混了那么多年,我自诩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结结实实地震撼了一把。
最近这段时间,我的互关好友@平原公子赵胜在微博上更新了一系列关于日本的长文,用词十分锐利明快,直指日本当下种种弊病的病灶所在。
其中有一篇博文,是他在11月16日发的,大意是说:现在的日本有一股“死气”,“死气”一旦入了脑,整个国家自然就会往死路上狂奔。
这篇文章在微博上的互动热度高得吓人,仅浏览量就超过642万,转、评、赞也各有2117次、1928条和4.4万个。
他说日本根本就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的橱窗国家”,而是一块“琥珀”,琥珀里的日本人就是一群被凝固在 90 年代的树脂里的小虫子。整个日本,从社会到基建,从产业到文化,乃至国民精神,全都处于一种诡异的静止态。
他从一个中国人的直观感受出发,全方位地批判了这种诡异的静止态。
他说日本人不是爱吃小份饭菜,而是真的抠抠搜搜。餐桌上科技黄桃罐头也算一道菜,炸鸡腿里裹的是淀粉肠,连米饭都只给一小口。这不是什么追求健康,这就是物资匮乏。
他说日本的基建老旧,电线乱拉,满地的K-car和小油车,根本看不到新能源的浪潮。为什么?因为发动机变速箱是500万日本人的“漕工衣食所系”,他们不敢变。整个日本社会就像一潭死水,老年人霸占着几乎所有的好岗位,而年轻人则根本看不到出路。
他还戳破了所谓“工匠精神”的日本泡沫。什么“一个盘子刷7遍”“马桶里的水能喝”,这根本就是日本职场霸凌和服从性测试。整个日本社会,人人都在拼命把自己打造成一口“不粘锅”,假装认真,实则疯狂推卸责任。
他最后得出了一个判断:这种全方位的停滞,让日本整个国家都弥漫着一股“死气”。而“死气入了脑”,人就会“发癫”,就会“倒行逆施”,总想着“赌国运”。为什么今天的日本会怪象频出?根子就出在这里。
常看赵胜文章和视频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他的创作风格向来都是这样的。他不是因为批判的对象日本所以用词这么锐利,他是一直就这么锐利的。因为过于锐利,所以他的文章一直是“我之蜜糖,彼之砒霜;爱者极爱,恨者极恨”。
这本身没什么可奇怪的,互联网本来就是如此,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但这时,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也是在11 月 16 日,更准确点说是东京时间11 月 16 日下午3时02分,一位昵称@涩井幸平的日本网民,失惊无神就把他那篇“日本死气”那篇长文给搬到了 X上,而且还将全文都翻译成了日文。
他发文时还附上了这样一条注释:
“中国的社媒热搜榜上出现了‘日本死气’的词条。我据此发现了一篇十分有趣的博客,所以把它转了过来。我认为,这篇文章对日本的理解非常深刻。”
这条帖子在发出来之后很快就火了。短短一天不到,就在X上收获近 470万的浏览量。
我点开评论区,准备迎接一场风暴。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评论区里参与互动的几百上千个日本网民,特别是互动热度靠前的那一大批,非但没有因此而迁怒赵胜,反倒是对他鞭辟入理的一顿痛批点赞有加,夸他“骂得好”“说得太对了”“我无言以对”“终于有人把窗户纸给捅破了”。
其中,评论区最靠前的一位日本网民,他的高赞评论是这么写的:
“我确实是无言以对了。‘死气沉沉’这个词,对于我这 20 年来感受到的、超越了‘闭塞感’的‘无法言说的沉重感’,真是再贴切不过了。那些不愿直视现实的评论,反而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闭塞感”(Heisokukan)是日本社会学中的一个术语,专门用来形容“发展停滞、没有出路”的社会现象。在很多日本人看来,它往往就是日本的代名词。
但看到赵胜提出的“死气”一词之后,日本人觉得“死气”比“闭塞感”传神达意。不仅更好更准,而且还自带一种东亚人才能体会的复杂意境。
还有一位日本人评论说:“文章里说的‘从压抑到发狂’,我只能说这简直就是日本人的日常写照。遥想80 年前,我们就是这样走向战争的。”
最让我感到意外,是一位叫“预言者”(リレミト)的日本网民。他非但没有反驳文章里的观点,反而接过了赵胜开给日本的“诊断书”,“刷刷刷”写出了一张罗列了 13 条症状的“详细病历”,进一步补充了日本经济是如何劣化的。
包括“启用了没有经营才能的社长”“成果主义劣化,成了降薪的借口”“录用标准只看交际能力却排挤了不拘一格的人才”“对外竞争失败就转向对内剥削国民”“把‘不反抗的勤勉’当作美德,却对剥削忍气吞声”,以及“安倍政权以来日本政治的全面腐败”等。
借着赵胜的这篇文章,很多平时敢怒不敢言的日本人都纷纷放下了芥蒂,在评论区里齐声开起了吐槽大会和自嘲大会:
“虽然是劈头盖脸的恶评,但我只能苦笑,因为他确实说得太对了。能写出这个东西的人,肯定是在日本生活过吧?”
“普通的日本人其实都隐约知道这个情况。正因如此,他们才要否认,才要逃避到右翼炮制出来的所谓之‘爱国情色片’里去。”
“刀刀暴击,无法反驳。请再加上一条:日本全是世袭议员,政客什么的真的是太烂。真想回到泡沫经济崩溃的 30 年前,重新来过啊。但现在才说这个,已经为时太晚了吧?”
“这个中国博主不明白:日本都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能赌的呢?要我说,日本这不是还能赌‘人’吗?日本可是一个连神风敢死队都能美化的国家,最后能干得出让国民去赌命这种事情,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这个现象真的太魔幻了。尤其考虑到这几天中日关系还因为高市早苗的狂言妄语而一度剑拔弩张,你把这条帖子和这些评论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看,它就显得魔幻现实主义了。
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中国博主,如此不留情面地痛批日本,却换来了对方几百万人的集体围观和纷纷叫好呢?
我原以为赵胜的“琥珀论”和“死气论”只是一个外部的观察和诊断。但这些日本网民的反应却告诉我:这不是诊断,而是共鸣。
赵胜只是说出了这些日本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们不是不知道日本这个国家在沉沦,但他们那种美其名曰“读空气”的文化,却不允许任何人公开说出事实。
反而因为是赵胜一个外国人,没有这种顾忌,直接一嗓子把“死气”这个词喊了出来。所以,这个词才瞬间成了他们情绪的宣泄口。
赵胜的直抒胸臆,点燃了这些日本人积压已久的愤怒。他们不是在附和他,他们只是在借他的口,痛骂日本的现实。
当他们看到文章里提及“日本政治腐败”“老实人吃亏”这些乱象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安倍晋三、是统一邪教、是日本那个层层盘剥的体制。赵胜的文章,只不过是给他们批判本国既得利益集团提供了弹药而已。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真正清醒的,还拿日本当回事的日本人,他们其实早就厌倦了右翼分子们多年来如一日导演的那些“爱国AV”。
他们心里很清楚,承认日本的死气沉沉,才是实现救赎的第一步。因此赵胜的痛批,反而成了他们眼中真正为日本好的诤言。
赵胜的文章里有一个观点,我个人很是赞同,大意是说:“如果一个国家朝气蓬勃,有家底子有韧性,它是不会随随便便拿自己的国运去赌的。因为公平较量就能赢,根本没必要赌。”
如果把这个观点引申开来,我觉得其实还可以用来这样评价那些给他点赞的日本网民。
如果一个国家生机勃勃,人民意气风发,面对外国人提出的意见,它的人民非但不会恼羞成怒,反而还会用发展和事实自信地加以反驳。
但如果反过来,但如果一个国家真的被困在了时间的琥珀里,浑身上下充满了死气,那么,它的人民一定是第一个闻到这股死气的。
我原本以为,赵胜也好,我也罢,我们是在琥珀之外观察被困里头的虫子。
但我现在意识到了,琥珀里虽然充满了死气,但被困在其中的虫子并不全是死的。隔着那层透明的树脂,有人在外头敲打,里头的人便拼命点头,那不是愤怒,而是感激,感激终于有人能理解他们,能说出他们的心声。
这才是这出魔幻现实主义荒诞剧真正令我感到震撼的地方:一群日本人的自我觉醒,竟然需要借由一个中国人的声音,才能被自己听见。
但光只是听见依然解决不了问题。
日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终究要靠日本人自己去找寻。
要么在琥珀中继续沉默,要么就在破碎声里醒来。
来源:孤烟暮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