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美滋滋,嫂子电话砸来:“今晚别下地了,我们去饭店,你回来了!”
单人返乡、非规模、不滞乡,几天就滚,先给“老大哥”报个到。
一、一觉睡到九点,我却犯了“罪”
昨天回到豫东老家,失眠症秒好。
早上对着屋后麦地发了一小时呆,中午吃完饺子接着睡到五点。
正美滋滋,嫂子电话砸来:“今晚别下地了,我们去饭店,你回来了!”
饭店,你回来了!”
瞬间罪恶感爆棚——千亩流转田还没种完,全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却为我停工。
二、我哥的“突击队”,才是乡村真实侧写
拖拉机、播种机、无人机样样有,就是舍不得雇人。
两口子带一个娃,三班倒,机器不停人不停。
我想去开直播当“巴顿将军”,结果困到“开机画面”都没撑过去。
三、一句“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把我当场噎住
上周五全国农口大会,新闻标题七个字——“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
我第一时间截图发到群里,瞬间炸锅:
“咋的?回自己家也要报批?”
“以前衣锦还乡,后来欢迎创业,现在直接不让回?”
四、回到村里才发现,该回来的都回来了
中午饭桌上问我爸:“村里还能找到堵屋顶的民工不?”
老爸咧嘴:“多得是!城里没活,地又包出去了,天天打麻将,你喊一嗓子能来一桌,给两包烟就行。”
这就是现实:农村早就“被动接住”了返乡大军,用得着“防止”?
五、粮价暴跌,种田大户也在“啃老”
别看我哥千亩良田,今年还是亏到问我借钱发承包费。
粮价一块零几,种子化肥蹭蹭涨,种得越多赔得越惨。
城市接不住,农村也接不住,一句“防止”把怨气全勾了出来。
六、四个字,为啥让人这么膈应?
1. “防止”——像下命令,听着就像“禁止流动”。
2. “滞乡”——把乡村说成泥潭,待久了就是“滞留”。
3. 对比一下:当年“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豪情万丈;如今“防止滞乡”,听着就像“赶紧走,别添乱”。
七、政策可以硬核,话得软和
城乡两头承压是事实,但话不能这么硬。
与其“防止”,不如“欢迎+服务”:
- 免费农技培训、农机共享,让返乡人有用武之地;
- 村级零工市场、屋顶防水、小水利,活多得是;
- 留守老人见子女回来,心里踏实,说不定还多生俩娃,生育率也顺带救了。
八、本人郑重声明
1. 单人返乡,老婆孩子还在城里,绝非“规模性”;
2. 三天后就滚,绝不“滞乡”,请“老大哥”放心;
3. 临走前把屋顶补好,酒已备好,烟也备好,谁要来干活,村口喊我。
——end——
点赞、转发、评论,说说你对“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怎么看?
评论区抽10位老乡,送今年新麦磨的面粉一袋,蒸馒头倍香!
来源:诗涵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