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患甲流1天后去世?| 发热在这种情况下确实会“烧”坏脑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8:04 1

摘要:这是昨天的一条热搜,真相我们无法探究,但这样的新闻难免会增加家长们的焦虑,尤其是怀里正抱着“流感(+)”娃的宝妈,刘大夫今天就讲一讲流感真正的可怕之处。

这是昨天的一条热搜,真相我们无法探究,但这样的新闻难免会增加家长们的焦虑,尤其是怀里正抱着“流感(+)”娃的宝妈,刘大夫今天就讲一讲流感真正的可怕之处。

在儿科的留观室,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大夫,我们孩子现在不抽筋了,就让我们回家吧。 以前也这样,发烧抽一下,退烧就好了,是‘热惊’,老毛病了。”

但我们常常要郑重地告诉家长:

“这次不一样。孩子是流感合并惊厥,精神反应也不好,我们建议继续留院观察。”

确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且预后良好的儿童疾病,经过对症处理、控制体温后即可恢复。

但需要警惕的是—— 当发热性惊厥与流感叠加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风险:坏死性脑病(ANE)。

什么是“坏死性脑病”?

“坏死性脑病”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严重脑部损伤,多见于儿童。

它并不是病毒直接“钻进大脑”,而是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过度,像一场失控的“炎症风暴”,导致脑组织在短时间内出现水肿和坏死。

可以这样理解:免疫系统原本是灭火的“消防员”, 但在坏死性脑病中,它端着水管乱喷, 把火灭了,也把“房子”(脑细胞)淹坏了。

标志性症状:
坏死性脑病常在流感感染后1~3天内急剧出现,表现为:

高热持续不退;惊厥频繁或时间延长;惊厥后出现明显嗜睡、意识障碍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严重时可在数小时内进展为昏迷。

这种病进展快,从高热到意识障碍,往往只需数小时。
早期识别这些信号,是防止严重后果的关键。

哪些孩子更容易中招?

以下几类孩子属于高危人群:

既往有发热性惊厥史的儿童;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如癫痫、脑发育异常);近期感染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高热持续不退(体温≥39.5℃)、精神反应差。

小贴士:
坏死性脑病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

早识别、早就医,是唯一有效的“防线”。

吃了抗流感药=万无一失?

很多家长会问:

“是不是奥司他韦吃晚了,所以才会得坏死性脑病?”

答案:不是。

抗流感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确实能缩短病程、降低部分重症风险,
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即使早期用药,也不能完全阻止坏死性脑病的发生。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2024–25年全国监测报告:
在美国共收到109例儿童流感相关脑病(IAE)报告,其中37例被归类为坏死性脑病(ANE)。
IAE总体死亡率为19%,而ANE的死亡率高达41%——这是一个“小概率,但高危害”的并发症。

报告还指出,94%的ANE患儿都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其中多数在发病后2天内就已用药,
但ANE仍然发生。
这说明:“早期用上抗病毒药很重要,但它不是‘保险’。”

坏死性脑病的根源在于免疫反应失控与血脑屏障受损,
不是病毒本身直接“入脑”。

因此,抗病毒药能控制病毒,却无法完全阻断机体的炎症风暴。

换句话说:
药物可降低风险,但不能取代警觉。

家长真正需要做的,是及时识别危险信号并尽早就医。

并不是所有惊厥都一样,有些惊厥背后其实是大脑在呼救。

危险信号家长应当警惕惊厥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一天内反复发作可能不是单纯热性惊厥抽搐后仍意识模糊、嗜睡不醒提示脑功能受损高热不退(体温≥39.5℃),退烧反应差免疫反应异常强烈伴随呕吐、言语不清、走路不稳、肢体无力神经系统受累出现呼吸快、心率快、血压不稳等症状可能进入重症阶段

✅ 一旦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请立即就医或前往急诊。

家长该怎么做?

别用“老经验”判断惊厥。

孩子有发热性惊厥史,并不代表每次抽搐都“没事”。
如果这次伴有流感、高热、嗜睡或呕吐,应当高度警惕!

惊厥发作时保持镇定。

让孩子平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不要往嘴里塞东西;记录抽搐时间(持续超过5分钟为重度惊厥)。

惊厥后居家需要“密切观察”。

若孩子醒后仍嗜睡、反应慢,应尽快到医院排查脑炎或脑病。

我来总结

流感相关坏死性脑病是一种极罕见但危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多数流感患儿都能康复,但极少数孩子可能因免疫反应过度而出现脑损伤。

家长要牢记:

当孩子感染流感后出现抽搐、嗜睡、呕吐或意识不清, 无论是否服用过抗流感药物, 都应第一时间就医。

尤其是有发热性惊厥史的孩子,这一次流感,不能随意“照旧对待”。

参考文献:

CDC. Pediatric Influenza-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and 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 United States, 2024–25 Influenza Season. MMWR 2025;74.Mizuguchi M,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encephalopathy in childhood. Pediatr Int. 2021;63(2):195–209.关于作者我是刘大夫。十年的儿科医生,六年的父亲。前者让我习惯于寻求指南与共识,后者则教会我在不确定性中保持谦逊与思考。我的文字,不提供唯一的答案,只记录一个普通父亲的探索,以及一名医生对“良知”与“担当”的笨拙坚守。如果想了解其他儿童疾病的知识点,也欢迎留言告诉我。 看看之前的文章

来源:游研星语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