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 | 丰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全景扫描(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17:39 1

摘要:为全面落实北京市“身心健康二十条”要求,响应市教委“培育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的主题号召,2025年5月,丰台区上百所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各校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深度融合五育,通过趣味化、体验式项目,惠及数万名学生,

为全面落实北京市“身心健康二十条”要求,响应市教委“培育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的主题号召,2025年5月,丰台区上百所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各校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深度融合五育,通过趣味化、体验式项目,惠及数万名学生,营造了积极温暖的成长生态。本篇仅以其中32所小学为例,介绍学校的实践经验。

PART1特色案例:创设沉浸体验

1.二中附小:“热缩心意”创意工坊

①艺术与心理融合:通过热缩片手工创作,同学们化身创意小达人,亲手制作专属礼物,把对自己的爱意“缩”进方寸之间。

②个性化创作:学生自由设计图案或写下鼓励话语,作品可制成随身携带的钥匙扣或挂件,时刻提醒自我价值。

③趣味性与教育性并存:利用热缩片的物理变化(烘烤后缩小)吸引学生兴趣,同时传递“爱自己”的核心主题。

2.丰台三小:“让善意流动起来”特色活动

①轻量化互动设计:以“小纸条传递大温暖”为核心,学生从300余条善意语句中自由交换或定向赠送,打破沟通壁垒。

②跨年级传递链:学生自发制作“善意漂流瓶”,将纸条投放至各班级图书角,形成全校范围的善意循环。

③延伸实践:活动后学生记录“善意日记”,将短暂行为转化为长期习惯,增强情感留存。

3.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户外心理空间创新

①沉浸式环境创设:改造走廊为“心晴廊道”,悬挂学生书写的“幸福小事”木质卡片,结合心理学标语打造疗愈空间。

②科技互动装置:设置“声控红花”装置,通过声音触发花朵绽放,寓意“为你绽放”,为学生提供趣味情绪宣泄渠道。

③同伴互助平台:“幸福充电站”包含“怎么想更开心”“夸夸我自己”“同学我想对你说”板块,学生主导内容生成,强化自主性与归属感。

4.怡海小学:“让情绪随色彩流淌”非遗体验

①非遗文化创新应用:孩子们以油纸伞为画布、用宣纸拓印定格情绪日记,映照心灵。

②情绪可视化表达:利用水波纹路的随机性特征,帮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知情绪、接纳情绪。

③跨学科教学融合:当技艺遇见心育,水纹中荡漾的不只是千年非遗之美,更让每个孩子学会在色彩流淌间书写“我爱我”的成长诗篇。

5.十二中附小:“寻找我的双胞胎”交友活动

①游戏化社交设计:采用“外形速配+特质共鸣”双模式,学生通过自制的“闪光交友名片”(含外貌、性格、爱好、特长)寻找相似伙伴。

②全员参与保障机制:特别设置“孤勇者加油站”暖心挑战任务,有效避免了落单焦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感和成功体验。

③持续影响延伸:将优秀交友名片在校园主题墙展示,认识更多同学,延长影响周期。

6.丰台五小科丰分校:DIY情绪转转杯

①动态情绪可视化:学生用红色火焰、蓝色雨滴等图案表现不同情绪,通过旋转杯体观察情绪“流动变化”。

②心理学技术应用:基于叙事疗法的“问题外化”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我的情绪≠我”的认知距离。

③多感官体验设计:融合视觉(图案)、触觉(旋转)、空间知觉多维体验,强化情绪调节效果。

7.民大附中丰台实验学校小学部:“三级阶梯式”心理成长活动

①阶梯式成长:低年级用“情绪小怪兽”绘本具象化基础情绪;中年级通过“吸管穿土豆”挑战培养抗挫力;高年级以“蜗牛逐梦”故事引导目标管理。

②多元智能开发:设计“水果蹲蹲乐”(身体动觉)“音乐传球”(音乐节奏)等差异化活动。

③关键期干预:六年级通过“写给未来自己的信”工作坊,助力升学过渡期心理适应。

8.长安新城小学:“爱的能量公式”递进教育

①概念量化创新:用数学公式L=[(Self❤+Others❤)×Community❤]^Life❤形象表达情感发展规律:心形符号替代传统运算符,括号强调从个体到群体的递进关系,指数形式体现生命意识的终极价值,符合能量守恒的隐喻。

②实践载体设计:配套开展“爱自己的100种方式”“心光闪耀爱伴成长”蒙眼接龙等实践活动。

③生命教育升华:家长在观看视频后写下“比起成绩,更想拥抱你的眼泪”和“原来陪伴不是监督”的感悟时,真切看到了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修行。

9.北教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小学部:《关爱自我》日历制作

①持续心理赋能:制作跨年度关爱日历(2025.9-2026.8),每日展示不同学生的“爱自己”宣言。

②深度认知引导:通过5个渐进式问题(从“何为爱自己”到“不同季节爱自己的方式”)引发系统思考。

③多校区协同:各分校合作完成一整套春夏秋冬主题创作,最终形成完整年历并巡回展览。

10.丰台五小:解忧杂货铺

①学情调研充分:以匿名形式整体调研学生心理困扰,心理教师与心理委员筛选部分典型心理困扰,放进“解忧杂货铺”。

②同辈互助机制:其他同学利用课间时间,将自己的好方法用便签纸写下来并贴在问题上。

③家校联动延伸:学生还可将对自己有帮助的解忧方法,带回家和父母分享、实践。

PART2多元形式:点燃参与热情

各校立足校本特色,设计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多元活动形式:

情感表达类:五爱屯小学学生在楼层大厅展板上以楼主形式分享开心、赞美、感动、关注、期待,并接受全校范围内的评论与点赞;草桥小学“情绪魔法世界”“温暖的抱抱”等活动促进学生情感表达与共鸣;十八中附小南校区“户外寻宝记”引导亲子共同寻找小确幸,增进情感交流。

戏剧表演类:承泽小学心理剧《小风筝飞呀飞》和《课间大闯关》展示成长故事;丰台分院实验小学通过角色扮演还原“烦恼盲盒”场景,共同演绎解决办法;东罗园小学展示精心编排的心理主题快板。

艺术疗愈类:西罗园六小“画出感谢”鼓励学生用画笔表达对亲人、朋友或自然的感恩;黄土岗小学曼陀罗绘画帮助学生纾解压力;槐房小学“心理绘画”激发学生自助互助意识。

自然疗愈类:十二中南站学校“植觉心情”活动在自然中调节情绪;首师大云岗小学“方寸种植箱”让学生在生命培育中学会责任与等待;西罗园小学“茶香满校园”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平和与冥想的状态,实现心理压力的释放和情绪的调节。

合作互助类:北小万年花城学生在“一张纸的可能性”“穿越呼啦圈”“合力乒乓”等活动中充分体验自信心、团队合作与集体荣誉感;大红门小学“班级接力赛”“50米跑”“仰卧起坐”等班级联赛增强了学生间的团体协作能力;丰台五小新发地分校以校园足球锤炼抗挫力;嘉佑小学选拔16名学生担任“心灵小卫士”,通过课间巡查、同桌情绪记录卡等方式,实时关注同伴心理状态。

PART3家校社协同:深化心育实效

活动突破校园边界,构建多维支持网络:

家长赋能:建华学校面向中等生家长开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中等生沟通的对话场》沙龙;太平桥学校小学部家长与学生共上心理课,以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形式,体验亲子沟通交流;北宫小学推送专家讲座二维码,助力家长成为孩子情商培养与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增能:民附丰实小学部创新“心理沙龙+艺术疗愈”双线赋能机制,帮助教师深化职业认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建立心理支持网络;草桥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心育研讨,提升危机干预与日常疏导能力。

社会联动:东高地四小邀请法制专业人员进校讲授同伴交往中的原则和底线,引导正确理解差异和处理矛盾;嘉园小学特邀《知心姐姐》专栏作家讲座;小井小学引入医院医生进校培训。

PART4韧性生长:成效直观可感

学生心理素养提升:“好心情博物馆”“情绪魔法药水”“情绪盲盒拆解”等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呼吸调节、积极暗示等技巧,使学生消极情绪显著减少,幸福感有所增强。

互助氛围日益浓厚:“善意漂流瓶”“解忧杂货铺”“校园微笑日”等活动,推动校园形成“小媒介传递大温暖”的互助文化,受到学生欢迎和家长认可。

家校共育更具实效:“解锁电子时代育娃密码”“守护‘一朵花’开”等系列主题家长会构建“三维联动”家校共育模式;“庆早鸟活动365天”活动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规律作息的习惯、突破自我的勇气、团队协作的精神,远比一张满分试卷更珍贵;“给家长的沟通小贴士”贺卡制作活动让参与学生表示“与父母争吵减少”和“家庭氛围变轻松”。

丰台区小学以五育融合为路径开展的多元化、创新性的心理健康主题月活动,全力将抽象的心理韧性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成长体验。他们正以无声的方式,为每一颗心灵注入向阳而生的力量。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健康第一”理念,推动心育工作从活动化走向常态化,筑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心理基石。

摄影 | 学校供图

审核 | 程忠智

编辑 | 徐贺勤

来源:丰台教育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