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退休后的第一个月,决定去杭州看看。孩子们都成家了,家里空落落的。老张说我该出去散散心,别老闷在家里。于是我就买了张火车票,简单收拾了行李。儿子小辉在杭州工作,五年了。他说他在一家科技公司做项目经理。每次打电话都说忙,叫我们别担心。我本想给他个惊喜,所以没告诉
我退休后的第一个月,决定去杭州看看。
孩子们都成家了,家里空落落的。
老张说我该出去散散心,别老闷在家里。
于是我就买了张火车票,简单收拾了行李。
儿子小辉在杭州工作,五年了。
他说他在一家科技公司做项目经理。
每次打电话都说忙,叫我们别担心。
我本想给他个惊喜,所以没告诉他我要来。
到了杭州,我按地址找到了他住的小区。
环境不错,绿树成荫,就是楼有点旧。
我在楼下等了半小时,没见他出门。
想了想,还是先找个旅馆住下吧。
第二天一早,我溜达到西湖边。
游客很多,晨练的老人也不少。
我沿着湖岸慢慢走,心里挺舒畅。
忽然看见前面有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穿着橘黄色的环卫马甲,正弯腰捡瓶子。
背影越看越像小辉。
我快走几步,绕到侧面一看,真是他。
我愣住了,像被钉在原地。
他没看见我,专心扫着地上的落叶。
手里拿着长夹子,动作很熟练。
我躲在树后,心跳得厉害。
这怎么可能?他不是在科技公司上班吗?
怎么会在这里捡垃圾?
我看着他推着垃圾车慢慢走远。
衣服旧得发白,胶鞋上全是泥。
和过年回家时那个西装革履的他判若两人。
我一路跟着他,走了大概二十分钟。
他在一个早餐摊前停下,买了两个包子。
就坐在路边的台阶上吃了起来。
这时有个老太太过来扔垃圾。
他赶紧站起来帮忙分类。
笑得那么自然,完全没有勉强。
我忍不住走了过去。
他抬头看见我,包子掉在了地上。
“爸?你怎么来了?”
他的脸一下子红了,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我看着他,半天说不出话。
最后只问了一句:“这就是你的工作?”
他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
我们找了张长椅坐下。
他给我买了瓶水,手指甲缝里还有污渍。
我想起他上次回家,还说在带团队做项目。
现在这反差太大了,我实在接受不了。
“为什么骗我们?”我问。
他搓着手,声音很轻:“怕你们担心。”
原来他三年前就被公司裁员了。
找工作一直不顺利,存款也快花完了。
最后考了环卫工编制,虽然辛苦但稳定。
他说瞒着我们是怕丢我们的脸。
“妈身体不好,不能受刺激。”
他说这话时一直不敢看我。
我看着他晒黑的脸,心里酸得厉害。
我的儿子,研究生毕业,现在在扫大街。
这让我怎么跟他妈交代?
“你先忙吧,我回旅馆静静。”
我站起来,腿有点软。
他拉住我的袖子:“爸,对不起。”
我说不出“没关系”,只是点点头。
回到旅馆,我躺在床上发呆。
想起小辉小时候最爱干净。
白衬衫永远一尘不染。
现在却天天和垃圾打交道。
手机响了,是他妈妈发来的视频。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见到小辉了吗?他怎么样?”
“见着了,挺好的。”
我努力保持着正常语气。
“他们公司环境怎么样?
你不是说要突袭检查吗?”
“看了,很高档的写字楼。”
挂掉视频,我心里堵得慌。
这辈子没对老婆说过几句谎话。
晚上小辉来找我,换回了衬衫西裤。
但手上的老茧遮不住。
他带我去吃饭,点了一桌菜。
“爸,其实我挺喜欢现在的工作。”
他说户外干活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以前在公司天天加班,头发大把掉。
现在每天流汗,睡觉特别香。
“就是对不起你们的培养。”
他给我夹菜,眼神里带着愧疚。
我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说正在自学环保工程。
想以后考个证书,做技术员。
“需要钱吗?”我问。
他摇头:“我工资够用,还能存点。”
送他走后,我查了银行卡余额。
这些年存的退休金,应该够支援他。
但我知道他不会要。
这孩子从小就要强。
第二天我又去西湖边找他。
这次我直接走到他面前。
他有点慌:“爸,你怎么又来了?”
我说:“教我分类垃圾吧。”
他愣住了。
我拿起备用的夹子,开始捡纸屑。
动作笨拙,但很认真。
他看着我,眼睛慢慢红了。
“塑料瓶放蓝桶,果皮放绿桶。”
他轻声指导着,声音有点哽咽。
路过的游客奇怪地看着我们。
一个退休干部模样的老人,在跟着环卫工捡垃圾。
但我顾不上了。
干了半小时,腰就酸得不行。
小辉每天要工作八小时。
休息时他给我看他的笔记本。
上面记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还有一些改进环卫设备的想法。
“这个自动分拣装置我想了很久。”
他画了草图,虽然粗糙但很有想法。
我突然觉得,他可能真的找到了方向。
中午我和他一起去环卫站吃饭。
他的同事都很朴实。
老王夸小辉勤快,说他经常帮别人顶班。
李大姐说他爱学习,休息时总在看书写字。
小辉被夸得不好意思,低头猛扒饭。
这是我这几天第一次看他笑得这么轻松。
饭后我帮他推车,他坚持不让。
“这活脏,您别沾手。”
我说:“父亲帮儿子,天经地义。”
他沉默了一会儿,轻轻说了声“谢谢”。
我们约好晚上视频跟他妈妈坦白。
他紧张得一直喝水。
我说:“实话实说,没什么丢人的。”
虽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回到旅馆,我先给老婆发了条信息。
告诉她有件事要商量。
她立刻打电话来问是不是出事了。
我说等晚上小辉一起说。
下午我去了书店,买了些环保工程的书。
又去商场买了副护膝。
听说环卫工经常要弯腰。
小辉来的时候,我把东西递给他。
他抱着书,眼睛亮了一下。
“爸,你支持我?”
“你是我儿子,当然支持。”
视频接通了,老婆出现在屏幕上。
“神神秘秘的,到底什么事?”
小辉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
我从没见他这么紧张过。
手一直在抖,我悄悄按住他的肩膀。
听到儿子在当环卫工,老婆愣住了。
然后眼泪就掉了下来。
“是不是很辛苦?我就说你瘦了……”
出乎意料,她没有责怪。
只是反复问累不累,吃得好不好。
小辉哭了,我也忍不住眼眶发热。
原来我们最在意的,从来都不是体面。
而是他过得好不好。
那晚我们聊到很晚。
老婆说要是早点说,还能寄点家乡特产。
让儿子分给同事,搞好关系。
挂断前她说:“周末我也来看看。”
小辉看着我,如释重负。
送他回宿舍时,月亮很亮。
他说:“爸,谢谢你能理解。”
我说:“其实该说谢谢的是我。”
“谢什么?”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儿子这么坚强。”
他笑了,路灯下眼角的皱纹很明显。
他才三十岁啊。
回到旅馆,我打开窗。
杭州的夜风带着桂花香。
明天我要早点起床。
去帮儿子一起扫他负责的那段路。
虽然可能也帮不上什么忙。
但至少能陪他说说话。
让他知道,爸爸为他骄傲。
不是因为体面。
而是因为他认真生活的样子。我看着他晒黑的脸庞,心里酸得厉害。
我的儿子,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
现在却在西湖边扫大街。
这让我怎么跟他妈交代?
“你先忙吧,我回旅馆静静。”
我站起来,腿有点软。
他拉住我的袖子:“爸,对不起。”
我说不出“没关系”,只是点点头。
回到旅馆,我躺在床上发呆。
想起小辉小时候最爱干净。
白衬衫永远一尘不染。
现在却天天和垃圾打交道。
手机响了,是他妈妈发来的视频。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见到小辉了吗?他怎么样?”
“见着了,挺好的。”
我努力保持着正常语气。
“他们公司环境怎么样?
你不是说要突袭检查吗?”
“看了,很高档的写字楼。”
挂掉视频,我心里堵得慌。
这辈子没对老婆说过几句谎话。
晚上小辉来找我,换回了衬衫西裤。
但手上的老茧遮不住。
他带我去吃饭,点了一桌菜。
“爸,其实我挺喜欢现在的工作。”
他说户外干活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以前在公司天天加班,头发大把掉。
现在每天流汗,睡觉特别香。
“就是对不起你们的培养。”
他给我夹菜,眼神里带着愧疚。
我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说正在自学环保工程。
想以后考个证书,做技术员。
“需要钱吗?”我问。
他摇头:“我工资够用,还能存点。”
送他走后,我查了银行卡余额。
这些年存的退休金,应该够支援他。
但我知道他不会要。
这孩子从小就要强。
第二天我又去西湖边找他。
这次我直接走到他面前。
他有点慌:“爸,你怎么又来了?”
我说:“教我分类垃圾吧。”
他愣住了。
我拿起备用的夹子,开始捡纸屑。
动作笨拙,但很认真。
他看着我,眼睛慢慢红了。
“塑料瓶放蓝桶,果皮放绿桶。”
他轻声指导着,声音有点哽咽。
路过的游客奇怪地看着我们。
一个退休干部模样的老人。
在跟着环卫工捡垃圾。
但我顾不上了。
干了半小时,腰就酸得不行。
小辉每天要工作八小时。
休息时他给我看他的笔记本。
上面记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还有一些改进环卫设备的想法。
“这个自动分拣装置我想了很久。”
他画了草图,虽然粗糙但很有想法。
我突然觉得,他可能真的找到了方向。
中午我和他一起去环卫站吃饭。
他的同事都很朴实。
老王夸小辉勤快,说他经常帮别人顶班。
李大姐说他爱学习,休息时总在看书写字。
小辉被夸得不好意思,低头猛扒饭。
这是我这几天第一次看他笑得这么轻松。
饭后我帮他推车,他坚持不让。
“这活脏,您别沾手。”
我说:“父亲帮儿子,天经地义。”
他沉默了一会儿,轻轻说了声“谢谢”。
我们约好晚上视频跟他妈妈坦白。
他紧张得一直喝水。
我说:“实话实说,没什么丢人的。”
虽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回到旅馆,我先给老婆发了条信息。
告诉她有件事要商量。
她立刻打电话来问是不是出事了。
我说等晚上小辉一起说。
下午我去了书店,买了些环保工程的书。
又去商场买了副护膝。
听说环卫工经常要弯腰。
小辉来的时候,我把东西递给他。
他抱着书,眼睛亮了一下。
“爸,你支持我?”
“你是我儿子,当然支持。”
视频接通了,老婆出现在屏幕上。
“神神秘秘的,到底什么事?”
小辉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
我从没见他这么紧张过。
手一直在抖,我悄悄按住他的肩膀。
听到儿子在当环卫工,老婆愣住了。
然后眼泪就掉了下来。
“是不是很辛苦?我就说你瘦了……”
出乎意料,她没有责怪。
只是反复问累不累,吃得好不好。
小辉哭了,我也忍不住眼眶发热。
原来我们最在意的,从来都不是体面。
而是他过得好不好。
那晚我们聊到很晚。
老婆说要是早点说,还能寄点家乡特产。
让儿子分给同事,搞好关系。
挂断前她说:“周末我也来看看。”
小辉看着我,如释重负。
送他回宿舍时,月亮很亮。
他说:“爸,谢谢你能理解。”
我说:“其实该说谢谢的是我。”
“谢什么?”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儿子这么坚强。”
他笑了,路灯下眼角的皱纹很明显。
他才三十岁啊。
回到旅馆,我打开窗。
杭州的夜风带着桂花香。
明天我要早点起床。
去帮儿子一起扫他负责的那段路。
虽然可能也帮不上什么忙。
但至少能陪他说说话。
让他知道,爸爸为他骄傲。
不是因为体面。
而是因为他认真生活的样子。
第二天我五点半就醒了。
天还没亮,街上静悄悄的。
我按照小辉说的地址找到了环卫站。
他正在和同事们一起开晨会。
看见我来了,他惊讶地跑过来。
“爸,您怎么真来了?”
“说好要帮你扫地的。”
我拿起他给我准备的夹子。
今天要清扫的是北山街那段。
他说这是西湖边最美的一段路。
梧桐树夹道,秋天特别漂亮。
我们一边扫地一边看日出。
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个时间看西湖。
原来清晨的西湖这么美。
小辉教我辨认各种垃圾。
烟头要单独处理,树叶可以堆肥。
最难扫的是口香糖,粘在地上。
要用特制的小铲子才能刮掉。
他说刚开始工作时很不适应。
特别是遇到熟人时最难堪。
有一次遇到大学同学来旅游。
对方装作没看见他。
他难过了好几天。
后来想通了,靠劳动吃饭不丢人。
现在见到熟人都会主动打招呼。
我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扫到断桥附近时,游客多了起来。
有个小朋友扔了个包装纸。
小辉正要捡,小朋友的妈妈说:
“快捡起来,看叔叔多辛苦。”
小朋友乖乖照做了。
小辉对小朋友笑了笑。
这样的理解让他很温暖。
中午休息时,他带我去吃面。
十块钱一碗,量很足。
他说这家店老板很好。
环卫工人来吃都多给一勺浇头。
正吃着,老板过来打招呼。
“这是你爸?长得真像。”
听说我是来看儿子的。
老板又给我们加了两个荷包蛋。
下午小辉要去参加培训。
环卫局组织的安全讲座。
我决定跟他一起去听听。
讲课的是个年轻的技术员。
讲如何避免工作中受伤。
小辉听得很认真,还做笔记。
课后他去找技术员讨论问题。
我在旁边等着,看他专注的样子。
突然想起他小时候也是这样。
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总是追着老师问个不停。
技术员很欣赏他的想法。
邀请他参加下周的技术交流会。
回去的路上他很兴奋。
说这是第一次被邀请参加专业会议。
“虽然我只是个环卫工。
但我的想法也许能被采纳。”
看着他发亮的眼睛。
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
满怀理想的少年。
晚上他不用值班。
我们一起去超市买菜。
他说要给我做顿饭。
出租屋很小,但很整洁。
书桌上堆满了专业书籍。
墙上贴着他手绘的西湖地图。
上面标注着各个垃圾桶的位置。
他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
动作熟练地切菜炒菜。
记得他上大学时还不会做饭。
现在已经有模有样了。
三菜一汤,都是家常味道。
但我觉得比饭店的还好吃。
饭后他给我看他的学习计划。
明年要考环保工程师。
后年想申请在职研究生。
他说环卫行业也在进步。
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我想成为推动改变的人。”
说这话时,他眼里有光。
我问他有没有谈对象。
他苦笑了一下。
说相亲过几次。
对方一听是环卫工就没下文了。
“总会遇到不介意的人。”
我安慰他,心里却有点发酸。
多好的孩子,怎么就...
他看出我的心思。
笑着说:“爸,别担心。
我现在过得挺充实的。
每天都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事。
看着西湖这么干净。
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临走时,我偷偷在他枕头下。
塞了五千块钱。
知道他不会要。
只能用这种方式。
回到旅馆,我给他发了条短信:
“爸爸为你骄傲。”
他回了个笑脸。
说钱放桌上了,他不能收。
第三天,我决定再去陪他工作。
这次我带上了相机。
想给他拍点工作照。
他刚开始有点不好意思。
后来就自然多了。
扫地的、分类垃圾的、和游客交流的。
我要让亲戚们都看看。
我儿子有多棒。
中午休息时,我们坐在长椅上。
看游客来来往往。
他突然说:“爸,谢谢你。
要不是你发现真相。
我可能还要继续撒谎。
现在轻松多了。”
我说该说谢谢的是我。
谢谢你让我学会了理解。
下午发生了一件意外。
有个游客把钱包掉进垃圾桶了。
小辉发现后,立刻上报。
想办法联系到了失主。
失主赶来时特别感激。
非要给小辉酬谢金。
小辉婉拒了,说这是应该的。
这件事让我特别感慨。
职业不分贵贱,人品才最重要。
我的儿子虽然是个环卫工。
但他的品格比很多人都高尚。
晚上我把这事告诉了老伴。
她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然后说:“咱们儿子,真好。”
第四天,小辉轮休。
他带我去逛杭州的老街。
河坊街、南宋御街。
他说这些地方他经常来打扫。
对每一条小巷都了如指掌。
像个专业的导游。
给我讲每个地方的历史。
在一家茶馆休息时。
他接到同事的电话。
说有个路段临时需要加班。
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我说:“你不是休息吗?”
他说:“大家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上次老王也帮我顶过班。”
我跟他一起去加班地点。
帮着维持秩序,提醒游客注意脚下。
虽然不能直接帮忙扫地。
但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路过的大妈夸我们父子配合默契。
小辉笑得很开心。
这是我这些天见过他最快乐的笑容。
晚上他同事们都来感谢我。
说小辉有个好爸爸。
我反而要感谢他们。
在儿子最困难的时候。
是这些朴实的同事帮助了他。
我们一起在街边小店吃了晚饭。
气氛热闹得像一家人。
第五天,我要回去了。
小辉请了半天假来送我。
在火车站,他给我买了特产。
让我带给他妈妈。
“下个月我休假就回家。”
他说这话时语气很轻松。
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负担。
上车前,我用力抱了抱他。
感觉他比上次见面时结实多了。
“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
“知道了,爸。你也是。”
火车开动时,我看见他站在站台上。
一直挥手,直到看不见。
回到家,老伴第一件事就是问:
“儿子真的在扫大街?”
我把照片给她看。
她一张张翻得很仔细。
看到小辉笑着工作的样子。
她终于放心了。
“黑了,但是精神挺好。”
晚上我们给儿子视频。
老伴第一次看到他住的地方。
问东问西,生怕他过得不好。
听说他每天都能看到西湖。
老伴居然有点羡慕。
“比你在写字楼里强。
至少空气好。”
这次杭州之行让我明白了很多。
什么是体面,什么是幸福。
儿子虽然没了光鲜的工作。
但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这比什么都重要。
周末,我们老两口开始学习垃圾分类。
想着下次去杭州时。
能更好地帮儿子干活。
邻居问起小辉的情况。
我们如实相告。
有人惊讶,有人理解。
但我们都坦然面对。
因为知道儿子在认真生活。
这就够了。
老伴甚至开始收集环保资料。
说要帮儿子实现理想。
一个月后,小辉回家了。
穿着普通的夹克,但很干净。
邻居们看到他,都很自然打招呼。
没人用异样眼光看他。
他带我们去了新开的环保展。
讲解最新的环保技术。
看着他自信的样子。
我们知道,他找到了自己的路。
现在,我经常和退休的老同事。
分享儿子的故事。
告诉他们职业没有高低。
重要的是活得问心无愧。
有几个老伙计深受触动。
说也要多理解自己的孩子。
这大概就是这次旅行。
最大的收获吧。
窗外的桂花又开了。
想起杭州的桂花香。
想起和儿子一起扫地的清晨。
那是我退休后最珍贵的记忆。
虽然他没成为我们期待的白领。
但他成了更好的自己。
这就够了,真的够了。我翻开他放在桌上的笔记本。
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数据。
不同路段垃圾产生量的对比。
游客密集时段的分布规律。
还有他自己设计的清扫路线优化图。
“这些都是你研究的?”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闲着也是闲着,就想着能不能提高效率。”
我继续往后翻。
看到他写的一篇小论文。
《论西湖景区垃圾分类的难点与对策》
虽然文笔稚嫩,但数据很详实。
“这个可以投给环卫局看看。”
他说已经交上去了。
领导很重视,说要开会讨论。
周末他带我去参加技术交流会。
来的都是环保领域的专家。
小辉坐在角落里,听得很认真。
到提问环节时,他举手发言。
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专家们都很惊讶。
没想到一个环卫工人这么专业。
会后有个教授找到他。
说他们学校正在做相关课题。
邀请小辉当校外顾问。
虽然没有任何报酬。
但小辉激动得脸都红了。
“这是我第一次被认可。”
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念叨着。
晚上他加班写建议书。
说要趁热打铁,把想法都整理出来。
我给他泡了杯茶,坐在旁边陪着。
看他专注的样子,我想起他小时候。
每次考试前也是这样用功。
那时我以为他会有个光鲜的未来。
但现在觉得,这样的未来更好。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
说要去环卫局汇报工作。
特意换上了最整洁的工装。
还把建议书打印了好几分。
我送他到门口,帮他整理衣领。
“别紧张,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
他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走了。
我在家等他消息,坐立不安。
比当年等他高考成绩还紧张。
中午他打电话来,声音都在抖:
“爸,领导说我的建议很好。
要在全景区推广我的清扫路线。”
我握着电话,眼泪差点掉下来。
晚上他带回一份红头文件。
上面印着他的名字和建议内容。
他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像个孩子似的在屋里转圈。
“爸,这是第一次有人正式采纳我的建议。”
我说:“以后还会有很多次。”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环卫站。
工友们都很为他高兴。
老王拍着他的肩膀说:
“小辉,你给咱们环卫工争光了。”
李大姐特意做了拿手菜给他庆祝。
这个朴实的集体,给了他最大的温暖。
周末老伴如约来了杭州。
见到儿子第一眼就红了眼眶。
“瘦了,但是更精神了。”
小辉带妈妈去看他工作的路段。
骄傲地介绍他的同事们。
老伴一边听一边点头。
最后说:“妈支持你。”
我们三口人一起去西湖边散步。
像很多普通家庭一样。
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老伴突然说:
“其实这样挺好。
每天在这么美的地方工作。
比在写字楼里强多了。”
周一小辉要去给新员工培训。
讲他的清扫经验和技巧。
我和老伴偷偷去听课。
他站在讲台上,虽然有点紧张。
但讲得很认真,很细致。
底下坐着的环卫工人们。
都在认真做笔记。
课后有个年轻工人来找他。
说听了他的课很受启发。
想跟他学习更多知识。
小辉热情地答应下来。
还约好周末一起研究路线优化。
看着他帮助别人的样子。
我突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老伴在杭州住了一周。
每天给小辉做饭煲汤。
说他太辛苦要补补身子。
小辉每次都很给面子地吃完。
虽然他说食堂的饭菜其实不错。
但妈妈做的饭总是最香的。
临走时,老伴塞给小辉一张卡。
“不是给你的,是给你买书的。
想学什么就学,别舍不得。”
这次小辉没有拒绝。
他知道这是父母的心意。
收下反而让我们更安心。
送走老伴,生活回到正轨。
我继续每天早起陪儿子工作。
虽然还是腰酸背痛。
但心里特别踏实。
看着西湖在晨光中苏醒。
看着儿子认真工作的身影。
我觉得这就是最美的风景。
有一天扫地时遇到个老外。
对着垃圾桶手足无措。
小辉用英语上前帮忙。
老外很惊讶环卫工英语这么好。
小辉笑着说:
“工作需要,自学了一点。”
我在旁边听着,特别自豪。
这件事启发了他。
他说要编一本中英文对照的。
垃圾分类指南。
方便外国游客。
说干就干,当晚就开始整理资料。
我帮他查字典,虽然很多词看不懂。
但能帮上忙就很开心。
他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了。
记者来采访那天他很紧张。
一直问我穿工装合不合适。
我说就这样最好,真实。
采访持续了两个小时。
记者问了很多问题。
从工作到理想,再到人生感悟。
报道登出来那天。
他买了十份报纸。
说要寄给老家的亲戚。
“以前怕他们知道我扫大街。
现在不怕了,我很自豪。”
我看着报纸上他的照片。
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真实。
之后陆续有社区邀请他去讲座。
讲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每次他都认真准备。
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
老人们都很喜欢听他讲课。
说他讲得明白,不摆架子。
有一天他接到大学同学的电话。
说在报纸上看到他的报道。
想约他聚聚。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聚会回来那天他很开心。
说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还有人想跟他合作环保项目。
这件事让他想通了很多。
“原来在乎职业的只有我自己。
真正的好朋友看的是人品。”
从此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
不再有任何心理负担。
转眼我在杭州住了两个月。
该回老家了。
小辉已经能独当一面。
我也不用再担心。
临走前,他送我一份礼物。
是他设计的环保纪念章。
上面刻着“最美环卫工”五个字。
“这是给我们全体环卫工的。
爸,谢谢你让我明白。
每个认真工作的人都值得尊重。”
我郑重地把纪念章别在胸前。
感觉比任何奖章都珍贵。
回家的火车上,我一直在想。
这趟旅行改变了我们父子。
也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观念。
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体面?
儿子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老伴到车站接我。
第一眼就看见我胸前的纪念章。
“儿子送的?”
我点点头,她笑了:
“真好看,比领导的胸针还精神。”
我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回到家,发现小辉寄回来一个包裹。
里面是他获得的奖状证书。
还有和同事们的合影。
每一张都笑得那么开心。
老伴把照片装在相框里。
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邻居来串门,都会好奇地问起。
我们就自豪地介绍儿子的工作。
慢慢地,大家都理解了。
还有人专门来请教垃圾分类的事。
我们成了小区里的环保宣传员。
三个月后,小辉回家探亲。
带着他新交的女朋友。
是个幼儿园老师,温柔善良。
听说他们是在做环保活动时认识的。
女孩说最欣赏小辉的责任心。
我们看着,心里乐开了花。
现在小辉已经是片区队长了。
虽然还是要亲自扫地。
但多了管理职责。
他说这样更好,能实现更多想法。
最近在推广他设计的节能垃圾车。
据说能节省一半人力。
上周他打电话来说。
被评上了市级劳动模范。
要去北京领奖。
老伴激动得一夜没睡。
连夜给他做了新西装。
虽然最后他还是决定穿工装去领奖。
领奖那天,我们老两口早早守在电视前。
看着儿子站在领奖台上。
胸前戴着大红花。
主持人念着他的事迹。
我们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的儿子。
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
用扫帚扫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用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
作为父亲,我无比骄傲。
现在我也成了小区环保志愿者。
每天带着红袖标巡查垃圾分类。
虽然退休了,但感觉自己更有用。
这一切都要感谢那趟杭州之行。
感谢儿子给我的启示。
人生没有固定的成功模板。
只要认真生活,努力工作。
在任何岗位都能发光发热。
这个道理,我会讲给每个年轻人听。
窗外的桂花又开了。
香气飘进屋里,让人心旷神怡。
就像杭州的桂花,就像儿子的笑容。
那么普通,却又那么动人。
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
平凡,但充满希望。
来源:小江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