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卫报》专栏作家波莉·哈德森(Polly Hudson)近日撰文,直言不讳地指出,育儿专家吉娜·福特(Gina Ford)几乎“毁了”她的生活。当然,并非全部,只是她人生中一个虽小却意义非凡的篇章——那就是她初为人母的那些日子。这位备受追捧的育儿“大师”,凭借
《卫报》专栏作家波莉·哈德森(Polly Hudson)近日撰文,直言不讳地指出,育儿专家吉娜·福特(Gina Ford)几乎“毁了”她的生活。当然,并非全部,只是她人生中一个虽小却意义非凡的篇章——那就是她初为人母的那些日子。这位备受追捧的育儿“大师”,凭借其畅销巨著,成功地让哈德森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母亲,甚至一度让她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出了故障”。哈德森回忆道,无论她多么严格地遵循福特书中的每一条规则,哪怕是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她的宝宝就是不按书上说的来。这简直就像是,她的孩子根本没读过那本书,或者说,他压根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节奏。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哈德森在育儿初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绝望。
那些日子里,哈德森被严重的睡眠不足折磨得几近崩溃,或许当时她根本无法看清全貌,但那种彻头彻尾的失败感却如影随形。她甚至记得,有一次在凌晨3点47分,她把熟睡中的丈夫摇醒,声嘶力竭地对着他朗读福特那本《快乐宝宝养成记》(The Contented Little Baby)中的某个段落,同时愤怒地指向他们那个哭得比她还大声、显然“极度不快乐”的宝宝。那一刻,她内心的无助与愤怒达到了顶点,仿佛在质问丈夫和福特,为什么书上描绘的“快乐宝宝”与现实中的孩子判若两人。
所有这些经历都让哈德森不得不承认,在谈论吉娜·福特时,她绝非一个客观公正的评论者。而就在本周,这位“育儿教母”再次高调现身,又抛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让无数有孩子的父母们感到焦虑不安。福特声称,如果父母把孩子放在伴侣之上,那么即使是最坚固的夫妻关系,也可能因此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走向破裂。
福特在接受《泰晤士报》(The Times)采访时,语气坚定地表示:“我认为,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完美的成长环境,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自己都忘了。他们生活的重心完全围绕着孩子转。结果,巨大的压力接踵而至,最终留给他们的,可能只是一个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她的话语中充满了警告与暗示,仿佛在告诉父母们,过度的“牺牲”和对孩子的无条件优先,最终只会适得其反,让家庭陷入困境。
如今,吉娜·福特的影响力甚至延伸到了数字世界。她的育儿应用程序售价29.99英镑,这款应用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向新手父母们推送通知,仿佛在时刻提醒他们:“你做得不够好!”哈德森讽刺道,也许福特下一步可以考虑推出24小时营业的“得来速”离婚法庭了。因为如果她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世界上所有生育过孩子的夫妻,最终都将走向分道扬镳的结局。这显然是荒谬的,哈德森认为,福特的观点完全脱离了现实,甚至有些危言耸听。
哈德森对此嗤之以鼻,她坦言自己投入了远超取悦丈夫的精力去让儿子开心。而她的丈夫亦是如此,如果他不是这样,哈德森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危险信号”,让她感到极度不适。她说,根本不用“弯腰屈膝”,她简直是把自己“翻了个底朝天,从里到外,从前到后,颠倒过来”,只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完美的成长环境。
她甚至做过一些荒唐到令人尴尬的事情,如果不是大多数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她简直羞于启齿。在没有孩子之前,人们可能会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绝不会变成那样。
然而,一旦你拥有了一个独一无二、聪明伶俐、充满魔力的“小天使”,你就会立刻变成一个多愁善感、痴痴傻傻的“疯子”。哈德森直言,她认识的每一个父母(绝无双关之意),无一例外地将孩子放在首位,甚至远远超越了他们的伴侣——这并非出于义务,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爱。
哈德森强调,她并非要宣扬那种“只有有了孩子才懂得什么是爱”的陈词滥调。她对家人、朋友和她的猫咪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丈夫也相当钟爱。然而,当她的儿子降生那一刻,她所体验到的那种强烈情感,确实让她感到震惊和意外。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肉麻,但她确实发现自己对儿子的幸福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她会毫不犹豫地为儿子挡下子弹,承受疾病的痛苦,甚至仅仅是为他避免一个糟糕的发型日,她都心甘情愿。这种无条件的爱,是她从未在其他关系中感受到的。
哈德森分享了一个多年前的经历。她的一位朋友曾被问到一个残酷的问题:如果在一栋着火的房子里,他会选择先救妻子还是孩子?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妻子!”他的理由是,孩子可以再生,但他的妻子却是独一无二,无法替代的。
哈德森清楚地记得,当时她的朋友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眼神瞟向妻子,仿佛在等待那必然会到来的赞许,他确信自己给出了一个“正确”的答案。然而,哈德森在文章中直接对读者喊话:“亲爱的读者们,他根本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这种强烈的反驳,再次凸显了她对孩子优先的坚定立场。
当然,哈德森也承认,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万能方法或解决方案。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千差万别。
有些夫妻可能会因为过度优先孩子而最终走向分手,但对于另一些夫妻来说,正是因为共同将孩子放在首位,他们之间的爱才变得更加深厚,关系也更加紧密。她认为,育儿专家不应该试图用僵化的理论去定义和限制父母们的爱与选择。
哈德森最后打趣道,总有一天,宝宝会安然入睡,而你也会将当时的任何尝试都归功于那“奇迹般的疗法”。她还不忘幽默地为自己的“新育儿手册”打广告,书名就叫做《躺在地板上哭泣,同时诅咒吉娜·福特的名字》。
这本虚构的书名,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对福特育儿理念的强烈不满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让更多父母明白,育儿没有标准答案,爱孩子是本能,也是最真实的表达。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世新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