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帝性格“苛切”,遵奉光武帝制度,但驭下更为严厉,察察为明,对宗室、外戚、大臣的约束都非常严格。
继上集,我们继续了解汉明帝刘庄的一生,他的一生可有意思。
汉光武帝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他尊皇后阴丽华为皇太后。
明帝性格“苛切”,遵奉光武帝制度,但驭下更为严厉,察察为明,对宗室、外戚、大臣的约束都非常严格。
活跃人物:
新帝核心:汉明帝刘庄。
辅政与重臣:赵熹(太尉,受光武遗诏辅政)、冯鲂(司空)、李欣(司徒)、东平王刘苍(骠骑将军,明帝同母弟,位在三公之上,参与决事)。
后宫:马皇后(伏波将军马援之女,贤德)。
事件:明帝即位之初,即广开直言之路,鼓励臣下进谏。任命其弟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位高权重,开汉代以亲王辅政的先例。
刘苍博通经史,多次谏阻明帝兴建宫苑,深受敬重。
事件:
1. 尊崇儒学:明帝临幸辟雍,行大射礼、养老礼。引桓荣及其弟子升堂,皇帝亲自执经讲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观听者无数。此举极大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2. 宗室案开端:淮阳王刘延(光武帝子)性情骄奢,对待下属严酷,被告发。明帝下诏切责,但未深究。
活跃人物:桓荣(太子太傅,帝师)。
事件:
1. 立后与图画功臣:立贵人马氏为皇后,子刘炟为太子。为追念中兴功臣,在南宫云台图画邓禹、吴汉、贾复、耿弇等二十八将的肖像,是为“云台二十八将”。
因其皇后为马援之女,为避椒房之亲,故未画马援。
2. 钟离意直谏:尚书钟离意屡次直言进谏,曾因明帝大修北宫上书,以百姓疾苦为由劝止。又曾在交趾太守任上,不待诏书,便开仓赈济饥民。明帝虽知其忠,但亦感其刚直。
活跃人物:钟离意(直臣代表)。
事件:楚王刘英案初现。
楚王刘英(光武帝子)是明帝兄弟中最早信奉佛教的诸侯王,他交结方士,制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开始引起朝廷注意。
事件:
1. 设置度辽营:为阻止北匈奴与南匈奴交通,任命吴棠行度辽将军事,以来苗、文穆为将,设立度辽营,屯驻于五原曼柏。这是汉朝经略北方的重要军事部署。
2. 佛教传入的官方记载: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蔡愔、秦景等十八人出使天竺(印度),访求佛法。此为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官方记载(带有传说色彩)。
活跃人物:蔡愔、秦景(求法使者)。
事件:显亲侯窦融去世,其子窦穆依仗权势,干乱政事。明帝令其携家属归返本郡,后因贿赂小吏,与子窦宣俱死于平陵狱。窦氏家族一时衰败。
公元67年(永平十年)事件:蔡愔等人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得佛像经卷,以白马驮还洛阳。明帝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立白马寺以供之,是为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
事件:楚王刘英谋反案爆发。有人告发楚王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
经查实,刘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设置官员,意图不轨。刘英被废,徙丹阳泾县,次年自杀。
活跃人物:刘英(悲剧宗室)。
公元71年(永平十四年)事件:楚狱扩大,牵连甚广。明帝穷治楚王之狱,累年不止。供词牵连,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杰及考案吏,阿附坐死、徙者以千数,系狱者尚有数千人。
寒朗在审理案件时,发现许多冤屈,冒死向明帝进言,说明案情多有诬告。明帝亲临洛阳狱录囚,释放了千余人。此案展现了明帝性格中严苛与明察并存的一面。
活跃人物:寒朗(正直法官,敢于谏言)。
公元72年(永平十五年)事件:明帝东巡,至鲁,祠孔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并大会孔氏男子二十岁以上者六十三人。表明对儒学的尊崇。
事件:重启西域经略。
1. 四路出击北匈奴:派祭肜、窦固、耿秉、来苗等四路大军,讨伐北匈奴。
2. 窦固取伊吾庐:窦固(窦融之侄)与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取伊吾庐地(今新疆哈密),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此役是东汉对西域经营的重大突破。
3. 班超初使西域:窦固派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班超至鄯善,夜率吏士三十六人袭杀北匈奴使者,鄯善震怖,“遂纳子为质”。
窦固上报其功,明帝任命班超为军司马,继续出使。班超至于阗,迫使于阗王杀北匈奴使者而降。西域与汉断绝六十五载,至是复通。
活跃人物:
军事统帅:窦固(主将)、耿秉(副将)。
传奇英雄:班超(以非凡胆识再通西域)。
事件:西域都护重置。
1. 窦固、耿秉再出西域:与刘张合兵万四千骑,击破白山部于蒲类海上,遂进击车师。车师前后王俱降。
2. 重置西域都护:汉朝恢复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等官。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为戊校尉,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关宠为己校尉,屯车师前王部柳中城。
3. 班超降服疏勒:班超智擒龟兹所立的疏勒王兜题,更立疏勒故王兄子忠为王,疏勒国大悦。至此,班超初步稳定了南道。
活跃人物:耿恭(镇守西域的孤胆英雄)。
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事件:
1. 北匈奴反扑与耿恭守孤城:北匈奴单于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击车师,杀后王安得,围攻金蒲城。
耿恭以毒药涂矢,言“汉家神箭”,中者创口皆沸,匈奴震怖。后移守疏勒城,被围数月,粮尽援绝,煮铠弩食其筋革,誓死不降。
2. 汉明帝去世:八月,汉明帝刘庄去世于洛阳东宫前殿。遗诏“无起寝庙,藏主于光烈皇后(阴丽华)更衣别室”。太子刘炟即位,是为汉章帝。
3. 焉耆、龟兹攻没都护:明帝去世,中原大丧。焉耆、龟兹乘机攻没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围困己校尉关宠于柳中城。车师复叛,与匈奴共攻耿恭。
活跃人物:汉明帝时代落幕。耿恭(坚守至章帝初年方得救援)。
汉明帝在位的十八年,是东汉王朝的巩固与兴盛期,上承光武,下启章和,共同构成了“明章之治”。
1. 严切为政,吏治清明:明帝以“苛切”闻名,对宗室(楚王英案)、外戚(窦穆案)、大臣都约束极严。他事必躬亲,“总揽威柄,权不借下”,使得吏治得到整顿,政治相对清明。
2. 尊儒重教,文化繁荣:他亲临辟雍讲经,倡导儒学,使儒家思想进一步成为官方正统。白马寺的建立,标志着佛教开始正式传入中国,并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
3. 武功赫赫,再通西域:这是明帝时代最辉煌的功业。他派遣窦固等将领北击匈奴,并果断启用班超,以非凡的外交和军事手段,使断绝六十余年的西域重新归于汉朝统治之下,重现了西汉的荣光。耿恭的孤城坚守,更是可歌可泣的军事传奇。
总体而言,汉明帝是一位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守成之主。他巩固了光武帝开创的基业,并在文化建设和边疆开拓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接下来的章帝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统治,是东汉国力达到鼎盛的关键时期。
来源:音乐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