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年没见过的4个主场丢球刚刷新完,10分钟领先转眼被灌7个,意大利把附加赛玩成了鬼屋闯关,还回回踩中机关。
70年没见过的4个主场丢球刚刷新完,10分钟领先转眼被灌7个,意大利把附加赛玩成了鬼屋闯关,还回回踩中机关。
很多人凌晨爬起来,以为能看到蓝衣翻盘,结果屏幕里只剩哈兰德背影。
比分板从1比0跳到1比7,像电梯失重,心脏还没落地,屏幕先黑了。
更惨的是过程。
上半场踢得挺像回事,斯卡马卡抢点得手,球迷开始算净胜球,盘算附加赛对手。
中场哨一响,画风突变,挪威高位逼抢提速,意大利后卫线瞬间被拉成面条,回追速度连转播镜头都跟不上。
第56分钟到第58分钟,哈兰德连进两球,全是反越位成功。
第一脚爆射上角,多纳鲁马指尖碰到,球还是钻进去;第二脚单刀,后卫离他两米,却像隔着一道玻璃,只能目送他推远角。
两分钟两球,现场两万名球迷集体静音,电视前却炸锅:有人摔遥控器,有人直接关网页。
这还只是开始。
第67分钟,索尔洛特禁区里轻松卸球,转身抽射,3比1;第74分钟,厄德高插上推射,4比1;第82分钟,博特海姆门前补射,5比1;补时阶段,挪威再进俩,彻底把比分钉在耻辱柱。
意大利主场沦陷,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54年,对手是奥地利,0比4。
如今70年封印被撕,顺带刷新队史最大主场失利。
有人把锅扣在加图索头上,说他三中卫体系不伦不类。
可真正的问题是换帅频率太高,战术手册一年一换,球员刚熟悉套路,新教练又带来新术语。
文图拉时代练了半年链式防守,曼奇尼改成传控,加图索再混编高位逼抢,后卫线无所适从,只能凭本能回追,结果越追越乱。
数据更扎心。
最近6场正式比赛,意大利丢了14球,场均超过2球。
放在十年前,这种防线会被老队长卡纳瓦罗当众骂哭。
如今没人骂,只剩沉默。
队长弗洛伦齐赛后面对镜头,支吾半天挤出一句:我们对不起球迷。
说完迅速离开,走廊里回荡着挪威球员庆祝的尖叫。
连续三届世预赛踢附加赛,蓝衣军团把自己逼到悬崖。
2017年输瑞典,无缘俄罗斯;2021年输北马其顿,错过卡塔尔;2025年又要再闯一次鬼屋,16队抢4张门票,抽签运气稍差,就可能撞上英格兰、克罗地亚。
球迷已经提前恐慌:再输一次,世界杯就要从四年一届变成十二年一别。
更深层病灶在人才断档。
意甲积分榜前八,主力前锋一半是外援,本土射手能排上号的只有因莫比莱和拉斯帕多里,两人加起来31岁,速度对抗都没优势。
中场方面,若日尼奥淡出后,没有同级别的节拍器,托纳利防守硬朗,出球却慢半拍;佩莱格里尼有技术,身体对抗又吃亏。
整条中轴线没有世界级,只能靠边锋爆点,遇到收缩防守就无计可施。
挪威却给出示范。
哈兰德一个人吸引三名后卫,身后厄德高、索尔洛特获得空间,进攻立体又高效。
意大利没有这种单点爆破手,斯卡马卡身高够用,背身拿球却老被断;基耶萨速度还行,传球选择总被吐槽;小基恩更糟,俱乐部都踢不上主力。
锋线没人能持续输出,中场没人能送出致命一传,防线再漏,比赛就崩。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新星。
18岁的前锋卡马尔达还在青年队刷经验,17岁的中场曼内蒂刚上一线队,指望他们拯救国家队,至少得等三四年。
远水救不了近火,附加赛就在眼前,教练组只能内部挖潜,结果越挖越空。
联赛层面也不乐观。
意甲转播费远低于英超,中小球队靠卖人维生,青训重点放在加工出口,而非自用。
球员18岁就被送去英超、德甲,留在国内的得不到高强度锻炼,到了国家队自然掉链子。
意大利足协想限外援,又怕俱乐部收入缩水;想给本土球员减税,政策迟迟出不来。
左右为难,时间就被拖没。
球迷情绪已经走到临界点。
都灵街头,有支持者焚烧球衣;罗马奥林匹克球场外,有人拉横幅:我们不想再看鬼片。
社交媒体更直接,输球热搜挂了一整天,点进去全是表情包:蓝色药丸代表失望,黑色棺材象征埋葬。
愤怒过后,更多人选择沉默,因为骂累了,也骂不动。
可沉默不是办法。
连续缺席世界杯,国家队的商业价值会雪崩,赞助商撤资,转播费打折,青训投入跟着缩减,形成恶性循环。
意大利足球曾靠防守起家,四星荣耀里三颗来自链式防守,如今看家本领丢了,底牌也就没了。
有人提议归化,可环顾意甲,能入法眼的非血缘球员寥寥;有人呼吁请回里皮做技术总监,老爷子年过七十,精力是否跟得上,没人敢保证。
更现实的路径,是承认体系落伍,从草根开始重建:降低青训收费,让更多孩子踢得起球;改革教练证书考试,把战术更新写进教材;给俱乐部税收补贴,鼓励使用本土球员。
每一条都得罪人,每一条都耗时,但总比继续换帅、继续鬼屋闯关靠谱。
附加赛抽签仪式下月举行,意大利大概率落在第二档,对手可能是乌克兰,也可能是威尔士。
球迷一边祈祷好签,一边心里打鼓:就算过了第一轮,还有第二轮,蓝衣真能连赢两场吗?
没人敢回答。
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再次跌倒,等待他们的不只是嘲笑,而是被遗忘。
世界杯舞台不缺故事,缺了意大利,地球照样转,只是地中海的蓝色会黯淡许多。
来源:狂暴G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