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6日,超强台风Uwan扑向菲律宾,吕宋岛五省4.2万户家庭提前三天收到4000比索,每户500块人民币,直接打卡。
台风还没登陆,钱已经到账。
11月6日,超强台风Uwan扑向菲律宾,吕宋岛五省4.2万户家庭提前三天收到4000比索,每户500块人民币,直接打卡。
他们拿这笔钱买米、买胶带、加固屋顶,然后关门撤离。
房子没塌,人没哭,救援队没连夜挖废墟。
联合国驻菲协调员12号发视频点赞:全球第一次把救灾钱提前发。
菲律宾国会刚通过的《临近灾害状态宣告法》写得很直白:
气象部门只要给出72小时预警,政府就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财政部立刻打钱,一分不少。
以前不是这个节奏。
台风过去,镜头里全是泡水的街道,士兵抬橡皮艇,志愿者发矿泉水,议员抱小孩拍照。
房子塌了才发钱,路断了才送米,钱到了,人已经挨饿三天。
损失一年比一年高,5000亿比索打水漂,相当于菲律宾一年公共卫生预算。
议员罗德里格斯在听证会上算过账:
提前发500块,一户就能多买两袋水泥、十公斤大米、一卷防水布。
房子保住,后期重建少花五倍。
72小时足够把冰箱抬到二楼,把老人送进临时避难所。
把损失压到最低,比灾后堆钞票更管用。
11月6号那天,财政部凌晨两点完成转账。
没有发布会,没有排队领现金,手机一响,短信提示到账。
有人连夜去镇上买木板,有人直接网购充电宝,物流车第二天一早就送到。
省下来的,是命,也是钱。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跑去蹲点测算:
提前发钱,灾后救助成本降了42%。
世界粮食计划署把案例写进教材,孟加拉国、瓦努阿图、斐济排队来抄作业。
韩国前总统潘基文在首尔论坛上说:
小国也能输出办法,这次轮到我们学菲律宾。
副总统莎拉在广播里提醒:
药备三天,充电宝满格,撤离路线画在纸上,别等洪水淹到膝盖才找眼镜。
话糙,理不糙。
灾难不是突然降临,它提前三天就发了预告,只是很多人选择不看。
有人担心钱被乱花。
财政部把数据摊开:
4.2万户,每户4000比索,总共1.68亿比索,不到一架战斗机的价钱。
审计署后抽查三千户,94%买了防潮布、胶带、粮食,只有6%买了烟酒。
比例比灾后救济还低。
更关键的是,这套流程零高科技。
卫星是现成的,银行系统是现成的,短信通知也是现成的。
唯一升级的是思路:
把救灾预算前置,把损失后置。
全球升温,台风越来越胖。
太平洋上的风王一年比一年重,登陆时的风速从40米每秒飙到60米。
钢筋水泥可以硬扛,木板铁皮只能听天由命。
与其灾后堆钱重建,不如提前三天把救命钱放进口袋。
再不做准备,下一次风王来的时候,损失的就是全部家当。
明天就用这三句话:
预警一响,立刻转账。
钱先到位,人才安全。
防灾比救灾便宜五倍,谁用谁知道。
来源:愉悦的奶酪DI03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