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2日深夜,新议员阿德利塔·格里哈尔瓦在请愿书上写下名字,众议院瞬间凑够人数。
218票,只差一票,就能把爱泼斯坦的客人名单往桌上拍。
11月12日深夜,新议员阿德利塔·格里哈尔瓦在请愿书上写下名字,众议院瞬间凑够人数。
消息传出不到半小时,特朗普连发三条帖,让共和党人别掺和,先救预算。
他越着急,围观的人越兴奋:名单里到底有谁,能让前总统亲自下场拦车。
爱泼斯坦案早就不是新闻。
2008年,他认了两项轻罪,却住私人套间,一周六天能出门上班。
2019年,他在牢里被宣布自杀,监控恰好失灵。
每次关键节点,文件总差临门一脚,公众耐心被磨得精光。
今年2月,司法部说有客户资料。
7月又改口,说找不到。
理由从“保护隐私”到“涉及国家安全”换了个遍。
大家不是傻子,看得出有人想把水搅浑。
218票触发的是“ discharge petition ”,直接把法案从委员会手里抢出来。
众议院投票定在11月17日,只要简单多数就能通过。
参议院才是鬼门关,需要60票,意味着13名共和党人得反水。
即便两院都过关,总统还能一笔否决,司法部也能以“涉密”为由继续拖。
布兰德律师直言:办法多的是,就看想不想用。
特朗普不是第一次被问和爱泼斯坦的关系。
早年合影、私人航班记录都在网上挂着。
他这次亲自喊停,等于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民主党人当然不放过,连夜剪视频,把合影和航班记录循环播放。
共和党内部也分裂,有人想切割,有人怕得罪基本盘,进退两难。
真正推动投票的,不是党派,是选民怒火。
最新民调显示,七成美国人支持公开全部文件。
年轻人把这事当成“权贵有没有特权”的试金石。
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突破五十亿,创今年纪录。
再不让看,公信力就真见底了。
文件若公布,第一波冲击是名誉塌方。
律师圈流传,名单里包含多位家喻户晓的CEO、律师、明星。
有人已悄悄把维基百科词条改成“慈善家”,提前做危机公关。
第二波是商业地震,品牌方最怕代言人翻车,解约条款正连夜加粗。
第三波才是司法,只要新证据出现,民事赔偿就能让不少人破产。
更深层的麻烦是制度信用。
爱泼斯坦案横跨三届白宫,每次都被按下。
如果这次再流产,民众对“人人平等”的最后一丝信任会崩。
以后遇到类似案子,官方说什么都没人信,只能靠阴谋论填空。
社会运行成本会直线上升,最终所有人买单。
对普通人而言,公开文件不是吃瓜,是给自己买保险。
今天能替他藏名单,明天就能替你藏别的。
再沉默,下次轮到你维权时,没人替你发声。
看懂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连一向分散的网民这次出奇一致。
他们不是在追八卦,是在守自己那点公平。
11月17日投票只是第一关。
接下来还有参议院、总统签字、司法部审密级,道道都是坎。
每过一关,都要再凑一次票数,再熬一次通宵。
但只要公众盯着,谁也不敢明着熄火。
华盛顿内部人士透露,已有参议员私下协商,准备把文件拆成几份,先放杀伤力小的,再一步步放雷。
能撕多少算多少,总比全埋了强。
想第一时间知道结果,最简单的办法是盯日程。
众议院官网会同步直播,表决完立刻出名单,谁投赞成谁反对一目了然。
把名单截图保存,两年后选举日再拿出来,比任何广告都有效。
别小看这个动作,它让政客知道,遮掩的代价比公开更大,下次他们就不敢随便按删除键。
文件会不会全公开,没人敢打保票。
但这一次,票已凑够,火已点着,再想原样盖回去,难了。
权力最怕的不是对手,是被围观。
围观的人里,有你,有我,有每一个不想被代表的人。
来源:元气艺术家jgGtD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