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7岁才进国家队,她两场轰79分,把女篮最疼的那块遮羞布撕得稀碎。
27岁才进国家队,她两场轰79分,把女篮最疼的那块遮羞布撕得稀碎。
全运会预赛打到第三天,观众席稀稀拉拉,直播画面却刷爆了。
山西对香港,比分69比58,数字不起眼,可记分牌旁边那行个人得分红得刺眼:40。
翟若云打满40分钟,没歇一口气,全队得分她包圆近六成。
现场解说嗓子劈叉,只能重复一句话:这姐们儿带的是单核球队。
往前翻一天,她刚在天津头上摘了39分。
两天加起来79分,比有些队伍两场总分还高。
更离谱的是,她面对的并不是菜鸟,香港阵里三个打过WCBA,天津更是把双人包夹玩成三人合围,照样按不住。
三分线外9次出手进4球,命中率36.6%,被贴脸还能后仰,被拉手也能2+1,裁判哨子都跟不上节奏。
山西女篮的板凳今天只拿到8分,替补加起来不到她零头。
镜头扫过去,替补席小姑娘集体抱头,表情写着一行字:姐姐你慢点,我们跟不上。
主教练干脆把战术板往旁边一扔,双手插兜,反正画啥都不如把球给她。
这画面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一支省级队,居然要靠27岁的“新人”血拼才能赢球,女篮的人才漏斗比想象狠。
宫鲁鸣去年把她招进国家队,媒体标题清一色“大器晚成”,可没人追问:早十年她在哪?
山西青年队、大学联赛、省运会都走过,数据年年漂亮,直到今年才被国家队看见。
错过黄金涨球期,还能单场40分,要是早点进高水平体系,上限会到哪?
四川女篮那边给出另一种极端。
两场赢170分,平均一节就能打卡下班。
韩旭、李梦、王思雨轮流上,像老师带学生做广播体操。
辽宁今天输42分,主教练赛后只说了一句:她们打的是WNBA强度,我们还在CUBA。
资源堆成山,冠军基本内定,观众连讨论的欲望都没有。
有人调侃:四川队比赛最大的悬念是韩旭今天扣不扣篮。
江苏和北京打得火星四溅,最后分差3分,罗欣棫和李一凡互相撕破球衣,裁判看完回放才分出球权。
精彩归精彩,可两边加起来6个国手,平均年龄24岁,已经算“新生代”。
对比翟若云,24岁才打国家队首秀,晚了整整三年。
时间差背后,是基层选材的同一套模板:身高第一,臂展第二,剩下再谈。
射手属性被当成锦上添花,没人愿意等一个后卫长个儿。
张敬一宣布退役去中学当老师,微博下面一片惋惜。
她去年三分大赛击败一众国手,到了职业赛场却连12人名单都进不去。
速度差半步,防守差一寸,教练不敢赌。
校园篮球培养的神射手,在职业队里没位置,说明系统接口对不上。
翟若云也走过这段路,大学联赛大杀四方,照样被挡在WCBA门外一年,后来山西队缺人,才拿到临时工合同。
她算幸运者,更多张敬一们直接消失。
李月汝这次退赛,官方理由是膝盖旧伤。
评论区吵成两派,一派说运动员该拼,一派说小命要紧。
其实队医报告写得很清楚:再坚持,十字韧带风险50%。
俱乐部放人,是给国家队面子,也是给球员留后路。
女篮球员寿命短,薪水低,一份大伤就可能退役,谁都不敢拿未来赌一场全运会。
数据网站拉出近五年注册球员曲线:18岁年龄段人数断崖式下跌,比男足还陡。
家长算完账,练女篮投入高,回报低,毕业即失业,不如考公。
翟若云今天拿40分,奖金税前两万,扣完税分给队友,剩不了多少。
热搜挂了一小时就掉出前五十,换成男篮,哪怕NBL,话题都能挂半天。
流量差距直接决定商业价值,没商家买单,基层教练就招不到好苗子。
现场有位老爷子边看边摇头,他说自己九十年代带女篮,全省有三十所布点中学,现在剩不到五所。
孩子们不是不热爱,是看不到路。
翟若云这把火,烧得旺,却照出后面一大片黑洞。
她越神勇,越说明系统缺人。
如果每个省都能有一个22岁的“翟若云”,谁还会把希望押在27岁才冒头的射手身上?
比赛结束,山西队大巴熄灯,她还在场边签名。
一个小女孩递上皱巴巴的球衣,怯生生问:姐姐,我12岁,1米7,能打女篮吗?
翟若云愣了两秒,把球衣签完,蹲下说了句:回去先写作业,把投篮练到每天300次,我等你。
车灯亮起,她回头挥手,身影被拉得很长。
那一刻,你突然明白,79分不是奇迹,是警报。
警报声里,如果下一个天才还得等到27岁,女篮的坑只会越来越大。
来源:补刀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