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2025年11月14日上午,由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黄山市屯溪区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承办的黄山市小学科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2025年11月14日上午,由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黄山市屯溪区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承办的黄山市小学科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研讨活动在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成功举行。黄山市各区县的科学教研员、专兼职科学教师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屯溪现代实验学校教导处程东兴主任带来了跨学科专题发言《寻星云之声 探智慧气象》。以学校的微型气象站为依托,巧妙地将科学与美术、语文等学科知识相融合,以具体情境或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创作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究。在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了综合素养。例如在探究环节,学生们分组进行科学实验,记录天气数据,解释天气气象问题,参加我是天气播报员活动,让学生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魅力。紧接着,屯溪现代实验学校科学专职教师马健美老师分享了题为《跟着一片叶子去旅行》的专题讲座。马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思路、实施策略、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具体的研学活动,参观祁红文化博物馆,让孩子切身体会红茶制作的技艺和流程。随后屯溪现代实验学校专职科学老师王航涛,以一节生动的《呼吸器官》的展示课,通过课上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一些具体的有氧运动之后,来测量呼吸与脉搏数据,通过前后的对比,运动之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显著增加,充分体现了科学与体育、数学的跨学科教学,也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来自祁门县渚口中心学校的李全枝老师为我们分享了《我为家乡建座桥》的教学案例,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以当地具体的情景入手,通过一座桥梁嫁接孩子上学与回家的路,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把力学结构和美术中的审美融合,把桥梁作品的展示评价过程与实践中的招标会相联系,充分把跨学科融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紧接着,来自黟县柯村学校卢佼雯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校园植物拓染工坊》,通过带领学生开展校园植物调查的跨学科项目,将科学中的植物知识、数学中的数据统计、语文的调查报告撰写以及美术的植物绘画相结合,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通过diy的个性化文化衫制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印染带来的乐趣。黄山市新城实验学校的汪婷老师分享了《探究徽州古建科学奥秘》从三个大的教学单元分别对古徽州的建筑进行了跨学科的教学,重点分享了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通过具体的一些榫卯结构的链接,让学生切身实验感受古建筑的奥秘,也通过对比现在建筑中的一些新型材料,综合评价建筑史的一些发展。
最后教师们也围绕示范课和讲座内容,就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解决方法展开了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黄山市教科院潘雪芬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此次黄山市小学科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研讨活动,为全市小学科学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推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在全体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黄山市小学科学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