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场扛鼎:朱德源只手擎起半城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6:22 1

摘要:八十一岁寿辰这天,朱炳仁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在杭州河坊街的江南铜屋,一间为朱炳仁父亲朱德源先生精心布置的文献厅正式开放。这份由儿子朱军岷悄然准备的厚礼,揭开了一位杭州文化名人——朱德源的精彩一生。展厅里陈列了朱德源的书画作品、出版书籍、新闻剪报等文献资料,

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施涵予

八十一岁寿辰这天,朱炳仁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在杭州河坊街的江南铜屋,一间为朱炳仁父亲朱德源先生精心布置的文献厅正式开放。这份由儿子朱军岷悄然准备的厚礼,揭开了一位杭州文化名人——朱德源的精彩一生。

展厅里陈列了朱德源的书画作品、出版书籍、新闻剪报等文献资料,也有他曾经的文房用具、打铜使用的工具等;旧书桌上,放着许多新旧书籍,最新的一本是有关朱德源的媒体报道专辑,收录了几十年来媒体对朱德源的各类报道。

透过这些泛黄的史料,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动荡岁月中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改革开放初期勇于创新的中国文化市场开拓者;在杭州城里积极奔走的乐善好施者;新时代好家风引领者……

朱德源文献厅

“父亲是我从事艺术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艺术之‘源’。”谈到父亲朱德源,朱炳仁总是满怀感慨。朱德源一生热爱文化艺术,是杭州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也是朱炳仁艺术道路的引路人。

书香门第 烽火中仍坚守笔墨

朱德源1919年生于浙江绍兴,是朱府铜艺的第三代传人。

“朱府铜艺”还要从晚清开始讲起。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朱雨相、朱庆润兄弟俩打破“唯有读书高”观念,从文人转型为工匠,在绍兴石灰桥畔创立了“朱府义大铜铺”,卖铜制日用品,后来想到在铜器上錾刻诗词书画,提升其文化附加值。时至民国,民族工业发展,商业资本萌芽,第二代传人朱宝堂开创“连锁经营”模式,绍兴坊间流传着“嫁女铜,朱家工”的说法。

到了朱德源这代,家族铜铺因战乱闭店,他转做丝绸学徒,青年时代先后辗转至福建蒲城、浙西衢州,1951年迁居杭州。

在变动不安的生活中,书画是朱德源一直坚持的爱好。祖父朱庆润精于书法,朱德源从小就在他的熏陶下,练得一手好字。在街上看到商店招牌上的书法,他会驻足欣赏;在别人家发现喜欢的字帖,他就借回来临摹。后来,他成为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浙江分院会员。

朱德源

到了晚年,朱德源依然心系传统书法文化的推广,他想为年轻的学生们编一套字帖,方便练字时参考。1993年,《朱德源楷书实用字帖》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收录2400个常用汉字,字体端正,适合学生临摹。

朱炳仁还记得,童年时与父亲一起去绍兴兰亭看“鹅池”。父亲的大手握住他的小手,一同描摹“鹅”字,为他讲述书圣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时至今日,他有时还会拿出父亲的字帖,一个人静静地写一会儿字。

在江南铜屋的文献厅里,朱炳仁拿起父亲的字帖,静静地看了很久,轻声道:“看到了他的字,我感觉还是很亲切,就像他还在旁边,像我小时候一样,指点我怎么写字。”

《朱德源楷书实用字帖》同济大学出版社

朱德源书法作品

朋友圈甚广 与著名书法家沈定庵成忘年交

朱德源在书法上有深厚造诣,而且为人和气、热心,交友甚广,是杭州书画圈的名人。

改革开放后,朱德源创办了杭州首家民营书画社——朱德源书画社,广泛为社会各界服务。书画社不仅是售卖字画的场所,更是杭州书画圈的一处艺术交流阵地。朱德源人缘好,大家都愿意来这里坐坐,喝茶聊天,有时就拿出各自的作品,相互交流切磋一番。许多名家的书画精品,也通过朱德源的书画社向社会销售。小巷里的书画社,因此总是门庭若市。

朱德源书法作品

著名书法家沈定庵也是朱德源的好友。沈定庵涉猎广博,兼擅诸体,曾任兰亭书会会长、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等。两人同为绍兴籍,结识后常探讨书法,交流心得。家人也总听朱德源在谈话中提起这位好友。至今,朱家还保存着许多沈定庵的字帖。

一生执笔 为世间留下恒久墨迹

朱德源尤其擅长颜体,榜书更是一绝——手持大笔题写匾额的大字书法,峻厚、遒劲、朴质。当时有人将俞德明、葛德瑞、朱德源三位善作榜书的书法家并称为“三德”。

杭州城中,至今仍能看到无数他的笔墨——如老字号点心店“九芝斋”的招牌,百年老店“奎元馆”门口的对联“三碗两碗碗碗如意 万条千条条条顺心”,杭州翁家山村前的古井“老龙井”,都署有朱德源的名字。

他还为各地名山大刹书写了不少楹联匾额。灵隐寺内的匾额“众难解脱”,普陀岛南海观音功德厅内的铜联“海天驾慈航,相现莲花千层浪;佛国留胜迹,手执法轮万象春”,都出自朱德源之手。

朱德源为奎元馆书写的楹联

朱炳仁为灵隐寺题匾“众难解脱”

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朱德源一直在学习和探索。六十多岁时,他创新提出了“意境书法”,其核心在于“以书为主,书画同集,画以述境,书为达意”,即书法为主体,画作为背景用以烘托和表述书法的意境,增强作品的内涵与美感。

朱德源认为,意境书法中的字不拘字体风格,背景画的表现内容也非常广泛,写意、工笔、泼墨均可融合,装饰画、肌理图画、电脑画皆能入画,“以便书法这个主角潇洒登场。”例如,他以空濛淡泊的西湖泼墨画为背景,以笔走龙蛇的行草书写苏轼的诗句,神气生动、雅有远韵。

朱德源 意境书法作品

如果你来到杭州,行走在老街巷上,不妨留意一下商铺的招牌,也许就能看见朱德源的字,看见一位毕生钻研书法、传播书法的老人,为世间留下的墨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