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深度践行生态警务理论,积极落实“千警融千所”工作部署,立足鞍山实际,以机制创新为魂、以科技应用为翼、以警民协同为基,全面实现生态警长责任全贯通、生态警员驻所全覆盖、生态义警队伍全建立、生态警民联系全畅通,用“警察蓝”的坚守与担当,为钢城筑牢“
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深度践行生态警务理论,积极落实“千警融千所”工作部署,立足鞍山实际,以机制创新为魂、以科技应用为翼、以警民协同为基,全面实现生态警长责任全贯通、生态警员驻所全覆盖、生态义警队伍全建立、生态警民联系全畅通,用“警察蓝”的坚守与担当,为钢城筑牢“绿色发展”安全屏障。
构建“清单式”责任体系,让生态守护有章可循
鞍山市公安局锚定生态警务长效化建设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抓手,率先推出“1+3”生态警务工作格局,即制定《全市生态警务工作实施方案》,配套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事项清单”三项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每月召开专题部署会明确工作重点、每季度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推动机制要求与日常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市、县(区)、派出所三级公安机关生态警务责任无缝衔接,真正让“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一目了然,为生态保护工作划定清晰“路线图”。
织密“全域化”防护网络,让风险隐患止于萌芽
鞍山市公安局整合精干力量,组建135名生态警员专项队伍,下沉至田间地头、山林沟壑等生态保护重点区域。他们化身包保辖区的“活地图”与“情况通”,一方面开展常态化巡逻,对污染环境、非法捕捞、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形成持续震慑;另一方面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在候鸟迁徙季加强湿地巡查、在雨季来临前排查河道污染隐患,用脚步筑牢生态环境保护的安全线。
打造“智慧型”监管模式,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鞍山市公安局为破解传统巡查“人力有限、覆盖不足”的难题,全市环食药侦战线积极推动科技与生态警务深度融合,运用无人机巡控技术,对偏远山林等区域开展“空中巡查”,效率较传统巡查呈双倍提升;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自然资源、环保、水利等部门数据资源,对重点排污企业、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等实施动态监测,累计推送预警信息40余条,成功破获相关案件21起,实现了生态监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跨越式转变,科技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激活“共治式”生态联盟,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鞍山市公安局推动警民协同共治,组织生态民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生态保护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30余场,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讲解典型案例、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在全市派出所设立108个“生态警务联系点”,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方便群众及时反映生态问题;同时组织志愿者、村民代表等网格员组建“生态义警”队伍9支,吸纳成员500余人,协助开展巡查、宣传等工作。逐步形成“警民携手、并肩同行”的工作模式,成功将“要你保护”的外部要求,转化为“我要保护”的内心共识,累计收到群众举报线索17条。
来源:民主与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