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山融水滋养出青灰色石材,戈壁风沙为其镌刻灵动纹理。历经13年探索,高伟伟让“天山青”这枚沉睡亿年的瑰宝,走出新疆戈壁,登上世界舞台。如今,他与家人携手,以匠心为笔、以创新为墨,持续书写着这段玉石传奇。
天山融水滋养出青灰色石材,戈壁风沙为其镌刻灵动纹理。历经13年探索,高伟伟让“天山青”这枚沉睡亿年的瑰宝,走出新疆戈壁,登上世界舞台。如今,他与家人携手,以匠心为笔、以创新为墨,持续书写着这段玉石传奇。
高伟伟在雕刻天山青。
高伟伟在雕刻天山青。
高伟伟的人生始终与“坚守”二字相连。早年在河北10年的石雕学艺经历,为他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基础。此后,在新疆的创业经历虽然起伏,却磨砺出他坚韧的品格。
2012年,一次偶然机会,高伟伟与天山青结缘,这种石质坚硬细腻、玉感温润的石材,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第一眼看到天山青独特的‘眼睛’纹理,深深吸引着我,那一刻,我便知道,这将是我要坚守一生的事业。”高伟伟回忆道。
高伟伟与团队成员在河坝捡拾天山青。
2014年,高伟伟创办博乐市天山青石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启天山青的开发与推广之路。创业初期,面对市场认知度低、加工技术不成熟等困境,他带团队钻研工艺,引进先进设备,并邀请玉雕大师现场指导,将传统雕刻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逐步展现出天山青的独特魅力。
高伟伟与高敬阳探讨设备改进方案。
他的执着影响了家人。大儿子高敬阳受父亲嘱托,远赴河北系统学习雕刻技艺,学成后毅然返乡。为破解产量瓶颈,高敬阳潜心钻研,自主研发新型石材加工设备,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使天山青工艺品的规模化生产变为现实。“父亲对天山青的热爱感染着我,能为这份事业添砖加瓦,是我的荣幸。”高敬阳的话语里满是坚定。
高伟伟与高敬阳检查雕刻设备运行情况。
小儿子毕业后也选择加入,负责产品设计,将现代审美与传统石材相结合,设计出多款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款式,让天山青收获更多年轻粉丝。妻子高红娟则默默坚守,负责打理店面、照料生产,成为全家坚实的后盾。一家四口各展所长,逐步构建起“雕刻+设备+设计+运营”的完整产业链。
店内一家四口各司其职。
多年执着终见成效。高伟伟团队开发的天山青产品“文房四宝”系列先后入选“新疆礼物”,并在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斩获银奖。公司先后获评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新疆最佳旅游商品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级及自治区级荣誉40余项。如今,天山青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走向国际,成为中国玉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10月29日,高伟伟在博乐市一家民宿进行调研,计划与民宿及湖北院校合作,打造以天山青为主题的研学基地,推动石材文化与旅游、教育深度融合。
高伟伟在博乐市一家民宿进行调研。
“天山青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新疆重要的文化符号。我要做的,就是守住匠心,让它代代相传。”高伟伟语气坚定。从孤身拓荒到全家同心,从无人问津到享誉业界,高伟伟用执着与热爱,让天山青在刻刀下焕发新生。
文、图:于苏甫·艾尼视频来源:新疆老于NZ视频号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出品监审:葛慧慧 编审:彭瑞 编辑:张梦茜 责编:张梦茜
来源:博州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