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越南热搜第一挂着#寒门#,点进去全是泰语弹幕,播放量2000万,把国产短剧第一次推到了海外前排。
“刷个竖屏也能被老外围观?
”——昨晚,越南热搜第一挂着#寒门#,点进去全是泰语弹幕,播放量2000万,把国产短剧第一次推到了海外前排。
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原来我们拍的狗血逆袭,也能让外国网友熬夜追更?
可转念一想,连送外卖的小哥都在问“下一部出海的是谁”,这行到底还是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土味短剧”?
《寒门》爆火东南亚,说白了就是把“穷小子翻身”做成了通用情绪包。
字幕组没费力,因为爽点不需要翻译:被亲戚羞辱、彩票中奖、当场打脸,全世界都看得懂。
制作方现在招英语、西班牙语编剧,预算直接翻四倍,连海报都把龙标换成Netflix那种灰冷调,一副要冲艾美奖的架势。
可他们内部群聊我瞄过一眼,最担心的不是文化差异,是“老外不吃下跪认错那一套”,正琢磨把扇巴掌改成法庭反转。
听着离谱,却也真实:出海第一步,先把狗血消毒,再谈文化输出。
男主刘宇航那边更直观。
《初次尝鲜》拍完,他拿了个“年度潜力演员”奖,奖杯还没捂热,电影《破晓时分》就定档春节。
我去看他粉丝接机,短剧女孩举着“宇航妈妈爱你”的灯牌,旁边电影站姐冷着脸喊“别挡路”。
同一个人,三十天前还在屏幕里演霸总替身,现在要走红毯,连口音都被配音老师掰回“正剧腔”。
他自己发朋友圈:“拍完长剧才知道,竖屏里那套挑眉是会被导演当场骂的。
”一句话,短剧是练级副本,通关装备得全换。
女主们路线差不多,却更惊险。
金子璇靠《是周教授先动心》攒了300万粉,转头被正午阳光捡走,去《小巷人家》里演儿媳妇。
短剧粉丝冲到官博下面问:“我们璇璇会不会被剪成背景板?
”正午的选角导演私下吐槽:“她得把眨眼频率降一半,不然大屏幕像漏电。
”听着刻薄,却是短剧演员跳龙门必须挨的刀:从“三秒一个爽点”到“三分钟一个眼神”,节奏慢下来,毛孔都得学会演戏。
平台更直接,砸钱砸得震天响。
红果甩出5亿“精品扶持计划”,口号只有一句:别再给我拍“霸总爱上保洁”!
他们给《第一农夫2》开出单集成本800万,要求加医疗线,让男主用针灸救活首富,还得让卫健委专家当顾问。
编剧在群里哀嚎:“以前写‘龙王归来’五分钟搞定,现在查论文查到凌晨三点,就怕被观众截图骂‘伪科学’。
”可老板不管,说海外买家点名要“中医+逆袭”,Amazon Prime已经预付定金,就等2024年3月开机。
最有趣的是CP售后。
“落日雨辉”靠《千金谋》收割一批“意难平”,公司火速把他们捆进古装长剧《锦凰》,开机当天就安排双人直播,弹幕刷“短剧CP续命成功”。
男的在片场偷偷说:“长剧拍一天只够竖屏三集,真怕粉丝嫌慢。
”女的更狠,直接让助理把cp超话链接设成浏览器首页,“热度掉一万,我就多亲一口”,把营业做成KPI。
观众骂工业糖精,可数据真香,招商PPT上那句“短剧流量直达长剧”让金主爸爸当场签字。
看下来,套路并不神秘:先把15秒爽点练成肌肉记忆,再拿去长剧里做“反差”,最后打包卖给老外。
演员升级、平台砸钱、出海镀金,一条产业链眨眼完成。
可风险也暗搓搓埋伏:越南网友已经开始吐槽“中国短剧套路都一样”,泰国字幕组罢工,说“翻译速度赶不上复制粘贴”。
如果下一部还是“打脸+下跪”,2000万播放可能就是天花板。
我朋友圈里的群演小哥昨天刚杀青,回来第一句话:“姐,以后竖屏剧组盒饭都加虾,因为‘出海’了,不能丢人。
”我听着笑出声,却也明白:当虾都升级的时候,谁还敢原地摆烂?2024年短剧战场,拼的不再是狗血浓度,而是谁能先把狗血炼成能让全球咽下去的药丸。
炼成了,横店变好莱坞;炼不成,5亿扶持也就是打水漂的响。
一句话:出海风口已开,是镀金还是现形,明年三月见分晓。
来源:德才兼备葡萄Y6H9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