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庙号为高祖的皇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6 02:00 1

摘要:“高祖”这俩字,听着像家门口老槐树底下晒太阳的大爷,其实全是狠人。 昨天刷到洛阳考古队直播,曹丕的陪葬铜炉刚露脸,弹幕一水儿喊“曹老板大气”,我脑子却蹦出一句:谁家开国皇帝不是靠抢答案卷?

“高祖”这俩字,听着像家门口老槐树底下晒太阳的大爷,其实全是狠人。 昨天刷到洛阳考古队直播,曹丕的陪葬铜炉刚露脸,弹幕一水儿喊“曹老板大气”,我脑子却蹦出一句:谁家开国皇帝不是靠抢答案卷?

曹丕把汉献帝踹下去那天,估计没空琢磨庙号。 九品中正制一出台,朋友圈瞬间安静——原来当官也能“拼爹量化”,寒门子弟当场原地去世。 死后埋首阳陵,现在看也就是孟津县一片麦子地,可地里随便扒拉块砖,都刻着“劳资天下第二”的傲娇。

刘裕更野,卖草鞋出身,一路砍到建康,砍出个刘宋。 南京博物院里他那把青瓷鸡头壶,颜色奶得发蓝,我盯着看,总觉得像早年他兜里没铜板、却硬要请兄弟喝米酒的穷横。 可等他真坐上龙椅,史官大笔一挥“高祖”,瞬间就把穷小子滤镜撕了——庙号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官方美颜,一键磨平血污。

最离谱的是萧衍,48年工龄,前半生开疆,后半生念佛。 侯景把他围在台城,老爷子饿得啃荷叶,还在念“不杀生”。 死后《梁书》残卷出土,一句话看得我后背发凉:“帝啮藕断丝,手书忍字。” 高祖?菩萨?不过是老了怕死,想用佛号买赎罪券,结果乱世收券即撕。

拓跋宏最卷,带头改姓“元”,硬让鲜卑贵族穿汉服、说洛阳话。 大同新挖的北魏墓里,鲜卑大妞的耳环都做成汉式步摇,骨头里却还刻着草原旧名。 高祖的汉化令,像把中文强制输入法,切换不过来的,直接系统崩溃。

李渊最懂包装。 太原起兵细节被《大唐创业起居注》写得跟爽文似的,仿佛他一路捡外挂。 实际到献陵一看,封土大得能塞下整个村,可陪葬壁画画的全是宫女扑蝶,半句不提玄武门。 高祖的遮羞布,陵寝石墙就是第一层。

再往后,高祖批发。 五代十国,十个政权八个高祖,跟超市买一赠一。 辽金元也凑热闹,完颜阿骨打、忽必烈统统高上去,汉字庙号成了征服者打卡墙。 明清才收紧,朱元璋直接定规矩:后世敢乱喊“祖”,家法伺候。

所以,别被“高祖”这俩字忽悠。 它不是德高望重,而是“我第一个到终点,卷子随便改”。 下次逛博物馆,看见铜炉、青瓷、墓志,记得先找刻刀下的血迹,再找庙号。 历史就这么直白:谁先抢到麦克风,谁就能让子孙喊自己祖宗。 麦克风一断电,高祖也只剩一抔土。

来源:无忧的画板0sm8n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