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0亿美元,50万人,42个国家——这不是电影,是陈志用十年时间把网吧老板身份洗成“金融天才”的真实剧本。最扎心的是,我去年才劝爸妈把养老钱搬进新加坡的“稳健基金”,现在那家公司赫然出现在MAS审查名单里。
180亿美元,50万人,42个国家——这不是电影,是陈志用十年时间把网吧老板身份洗成“金融天才”的真实剧本。最扎心的是,我去年才劝爸妈把养老钱搬进新加坡的“稳健基金”,现在那家公司赫然出现在MAS审查名单里。
陈志在西港圈了120公顷,盖的不是工业园,是自带武装的提款机。园区门口卖奶茶的小妹告诉我,她每天收到的工资是USDT,提现得先交5%手续费,层层扒皮,比电信诈骗还快。她不知道,自己手里的数字币72小时后就能绕地球两圈,最后躺进伦敦某家家族办公室的冷钱包。
新加坡这边更离谱。陈志的代理人在莱佛士坊租了半层,挂着“基金管理”招牌,前台小妹连USDT怎么拼都不知道,却能在系统里一键生成2000个钱包地址。27亿新台币就这么从她的键盘上流过去,MAS的报告躺在邮箱里两年,直到美国FBI敲门才假装刚看见。
我上个月陪朋友开离岸户,银行经理偷偷说:现在查得严,但只查“新钱”,老客户的资金只要不超过八位数,系统自动放行。听完我直接把表格撕了——谁晓得前面排队的大叔是不是陈志的马甲?
香港那118家空壳公司更搞笑,注册地址全在同一栋破旧唐楼,电梯里贴满“高价收澳门码单”小广告。67家跟贵宾厅对敲,48亿港元发票连货柜照片都懒得P,海关照样盖章。澳门赌场的保洁阿姨都知道:那些每天背书包进账的“贸易公司”,书包里只有公章和发票簿。
最惨的是受害者。澳洲一位退休教师被“新加坡主权基金”话术骗走90万澳元,骗子用的白皮书封面印着鱼尾狮,落款居然是陈志控制的VCC。钱到账当天就被换成比特币,转进2000个钱包,像撒盐进大海。澳洲警方冻结2.3亿,只是浪花里的三粒盐。
现在故事走到哪一步?国际刑警的红色通缉令刚挂上网,柬埔寨的突袭已经变成直播带货——警察局长在镜头前展示缴获的硬盘,背景音里清晰听见有人在数美钞。欧盟忙着起草新制裁,却没人回答:为什么2022年就提交的报告要等到2024年媒体曝光才动?
新加坡私人银行开始上演“钱跑路”大戏,120亿美元外逃,客户经理半夜群发邮件:“建议分散至迪拜与瑞士。”我回了一个笑哭表情,顺手把账户余额截图贴过去——只剩留位费100新币,他再也没理我。
接下来轮到谁?美国司法部说2026年起诉,听起来像“复仇者联盟5”预告;东南亚要搞区域联盟,先问问缅甸军政府有没有空。真正能被追回来的钱,估计还不如陈志在伦敦买的那套顶层公寓值钱。
所以别再把新加坡当保险箱了。家族办公室再多,也挡不住一个福建网吧老板十年磨一剑。下一次电话那头的“理财顾问”报出年化18%,你最好先问一句:您认识陈志吗?
来源:大气小羊fizJk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