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装修设计遇挑战,智能家居时代下行业如何蜕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20:52 1

摘要:对于快毕业的学生来说,心里肯定很迷茫。他们很会用CAD、SketchUp、3D Max这些画图软件,这本来是吃饭的本事。可到了智能家居时代,这些技术还管用吗?

智能音箱能控制灯,窗帘能自动拉开,人一走安防就自己打开……这些以前电影里才有的事,现在快成我们每天的生活了。

这股“智能化”的风,不只改变了我们的活法,也正在冲击一个老行业——装修设计。


所以,干这行和准备入行的人都得想想:房子都变聪明了,只会传统手艺的装修设计师,以后该怎么办?


1.学校教的CAD和3D Max,还够用吗?

对于快毕业的学生来说,心里肯定很迷茫。他们很会用CAD、SketchUp、3D Max这些画图软件,这本来是吃饭的本事。可到了智能家居时代,这些技术还管用吗?


答案是:还是基础,但光会这些肯定不够了。


基础为啥不变:不管房子多智能,首先得住着舒服、看着好看、结构安全。CAD图纸是给施工队看的,3D效果图是给客户看的。连人走路都不方便的房子,再智能也没用。


需要学新东西:但现在,客户不只要一张好看的图,他们想要一个“聪明”的家。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懂更多东西:

懂点电工:要知道零火线和单火线的区别,不然智能开关都不知道怎么选。

懂点网络:得知道路由器放哪儿,保证每个房间Wi-Fi信号都好,不然智能设备老掉线,客户肯定要骂人。

懂点技术:得了解ZigBee、蓝牙这些技术有啥不一样,哪个更稳定,好给客户选对方案。

懂点品牌:得知道小米、华为这些大厂的产品是怎么玩的,怎么把不同牌子的东西连起来。


对刚毕业的人来说,会画图只是让你能入行,但懂智能家居、会把它们整合到一起,才是你未来发展的关键。


2.效率高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效率上说,智能化这东西有好有坏。


好处:效率高了,体验也好了

出图快:以前画完图,要跟电工、搞暖气的好几拨人反复沟通。现在用专门的智能设计软件,灯、空调、安防都在一张图上搞定,沟通起来简单,也不容易出错。

沟通方便:以前只能跟客户说“这里有个灯”,现在可以直接演示:“你喊一声‘看电影’,灯就自己关了,窗帘也拉上了。”客户一看就明白,签单也更容易。

设计师更值钱:当设计师不光懂美丑,还能提供“智能生活方案”时,自然就能收更多的钱。


坏处:要学的东西太多,要负的责任也变大了

要一直学习:智能家居技术更新太快,新产品、新技术天天有。设计师得像搞IT的一样拼命学,不然很快就落伍了。

责任分不清:以前灯不亮,是电工的责任。现在智能场景用不了,客户第一个就找设计师。问题可能出在设备、网络或者系统上,设计师压力当然大。

被“品牌”绑架:为了稳定,设计师一般会推荐一整套大品牌的产品。这样一来,设计的自由度就小了,感觉自己不像搞创作的,倒像个卖货的。


3.回归到人:从“好看的房”到“懂你的家”

别光说技术和效率,设计说到底还是为了人。智能化给设计师最大的机会,其实也在这里。


以前的设计讲“人性化”,主要是让东西用着顺手,比如橱柜高度正好,走路方便,颜色看着舒服。这只是搭好了一个好看的“舞台”。


现在智能时代的设计,是想给你创造一个能跟你互动、懂你心思的“聪明伙伴”。


过去:我们把开关设计在进门最顺手的地方。

现在:我们设计一个“回家模式”。你一开门,灯就亮了,空调也开了,还放着你爱听的歌。你不用自己动手,是家在“欢迎”你回来。


过去:我们给儿童房贴上好玩的墙纸。

现在:我们设计“哄睡模式”。感应到孩子睡着后,灯和窗帘就自己关上,还能监测睡眠情况,有异常就给爸妈手机发消息。设计从“好看”升级到了“守护”。


这就要求设计师变个角色:不能只懂美学,更要会规划别人的生活场景。


你不能再光问客户“你喜欢什么风格?”,而是要多问问:“你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干嘛?”“周末怎么过才最放松?”“老人自己在家,你最担心什么?”


设计师要用技术,根据客户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帮他们安排好一个个方便又贴心的“生活剧本”。这才是智能时代设计的真正价值,也是AI和模板代替不了的,只有人才能做到的温暖。


所以说,智能化并不是要淘汰装修设计这个行业,而是逼着它升级。

那些只会画图、做效果图的设计师,路会越走越窄。而那些愿意学习新东西,把自己变成懂技术、懂产品、更懂生活的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


未来已经来了,别再担心被淘汰,赶紧去学习怎么设计未来吧。

来源:鲁班学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