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误区:70岁老人吞咽困难,医生差点误诊为食管癌丨医起推理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20:31 1

摘要: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什么?老年患者吞咽困难应首先考虑什么病?这些问题看似简单,相信每位医生都很熟悉,但不要被它误导,有些时候,需要我们破除思维定式。

患者的感受是指引,检查工具是手段,而医生的全面思考才是连接症状与诊断的桥梁。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小东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什么?老年患者吞咽困难应首先考虑什么病?这些问题看似简单,相信每位医生都很熟悉,但不要被它误导,有些时候,需要我们破除思维定式。

01 初诊:警报拉响——进行性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

“王医生,我这两个月吃饭越来越费劲,特别是干粮,就像堵在胸口这个地方。”70岁的李阿姨用手指着胸骨后的位置,眉头紧皱。

“体重有下降吗?”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倘若是“老年+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那么食管癌的概率极大。

“体重倒还稳定,就是吃饭成了负担,喝水或粥还行,吃馒头吃饼,特别噎。”

进行性吞咽困难+老年女性,这两个关键词立刻在我脑中拉响警报。按照以前学过的内科学和诊断学的警示,以及以前那些临床上血淋淋的真实案例,虽然李阿姨没有明显的体重下降或消瘦,但这组症状必须优先排除食管恶性肿瘤。

于是,我立即安排了胸部平扫CT。

图1-3:胸部平扫CT-食管显著扩张,内见较多蜂窝状内容物

结果出人意料:食管显著扩张,腔内大量食物潴留!食管癌的病人见得多,但是像这样的食管食物潴留的,真是少见。

什么原因会引起这样呢?

通常提示机械性梗阻或食管动力严重障碍,即“管道不通”或“动力不足”两大核心问题。

1.首要怀疑:动力性疾病(食管“泵”失灵了)

这类疾病的根源在于控制食管蠕动的神经或肌肉功能失常,导致食物无法被有效地推向胃里。这里面最常见的就是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括约肌(LES)在吞咽时无法正常松弛,同时食管体部的蠕动消失,食物堆在食管里,最终导致食管显著扩张。还有些其他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比如杰克曼氏食管(高幅度蠕动但LES松弛不全)、弥漫性食管痉挛等,严重时也可导致食管扩张和潴留,但通常不如贲门失弛缓症那样显著,而且临床上也相对少见。

2.必须排除:机械性梗阻(管道“堵”了)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情况,要排除食管癌(或贲门癌)。肿瘤环绕管腔生长,造成进行性加重的狭窄梗阻,患者吞咽困难通常进行性加重,从固体到液体,常伴有体重下降。除了肿瘤引起的狭窄,还有一些良性狭窄,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严重纤维化狭窄,长期胃酸反流导致食管下段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形成纤维组织,使管腔狭窄;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腐蚀性物质灼伤后狭窄等。

3.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

(1)全身性疾病累及食管,比如硬皮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淀粉样变性等,临床较少见。

(2)外压性狭窄,比如纵隔肿瘤、巨大的左心房、血管畸形等从外部压迫食管,导致梗阻。

(3)结合年龄及CT表现,首先需要排除恶性肿瘤,胃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但现在做胃镜风险太大,视野会被潴留的食物完全挡住。而且麻醉之后呛咳误吸的风险极大。”

我与内镜中心同事讨论后决定——先禁食、营养支持,让食物排空下,过一两天后安排强化CT,一是看食管内的食物有没有排空,二是看食管壁有没有强化,看看是不是肿瘤。

02 转折:影像学的矛盾指向

两天后,胸部强化CT结果带来了新线索:食管下段管壁增厚并轻度均匀强化,未见明确肿瘤征象。结合此前平扫CT见食管扩张,考虑贲门失迟缓可能,请结合内镜检查。

图4-6:胸部强化CT-食管下段管壁增厚并轻度均匀强化

科室讨论会上,我说道:“食管下段管壁均匀增厚,不是偏心性的,如果是偏心性、不均匀的增厚,食管肿瘤的可能性极大。而且是轻度均匀强化,考虑炎性疾病可能大,如果是恶性肿瘤,应该是明显的不均匀的强化,所以诊断又陷入了僵局,是不是食管癌?难道是贲门失迟缓症?”

但是主任提醒我:“即使CT这样报,但患者是70岁的老年人,吞咽困难,仍需要完善内镜排除恶性肿瘤,以前不是没见过这样的例子,有些相对早期的食管癌,管壁没有明显的增厚,CT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做了内镜才知道是食管癌。”

所以,根据增强CT的图像,我们发现患者的食管内容物已排空,立即进行了胃镜检查。

03 意外:胃镜下的反转与症状的“矛盾”

胃镜所见令我惊讶:食管下段弥漫性黏膜充血、水肿,伴有多处融合性糜烂,黏膜脆性增加——这是洛杉矶分级C级的反流性食管炎!

不过为了防止漏诊,我还是在病变重的地方取了病理。

图7: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

但更大的疑问随之而来:学过本科内科学教材的医学生都知道,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是反酸和烧心,但是李阿姨并没有反酸、烧心。

“阿姨,您真的从来没有反酸水、烧心感吗?”

“没有,就是咽东西困难,噎得慌,感觉吃的食物都堵在食管里。”

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却无典型反流症状,这一矛盾让我无法轻易下结论。查阅一些资料发现,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小部分人因食管敏感性随年龄下降,痛阈升高,并没有典型的烧心和反酸。

04 深入:多学科讨论与进一步检查

食管活检的病理结果回来了,只是提示炎性改变,未见肿瘤性改变。

“即使是C级的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吞咽困难通常也不会如此显著。”我在科室病例讨论会上表示,“虽然排除了食管癌,但我们仍需排除贲门失迟缓症。”

“但我们医院目前无法进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这一金标准检查。”张主任指出现实困难。

最终我们建议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如果患者真的是贲门失弛缓症,会看到典型的“鸟嘴征”。

但李阿姨的结果却显示:食管蠕动尚可,钡剂通过贲门稍有反流,未见“鸟嘴征”或肿瘤征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请结合临床。

图8-9: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05 治疗验证:药物诊断性治疗见真章

面对多项检查结果,科室内部讨论后,综合考虑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吞咽困难,我们决定进行诊断性治疗。

“李阿姨,虽然您没有典型症状,但所有检查都提示是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我们先按照这个方向治疗,观察效果。”

基于《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推荐,对于重度糜烂性食管炎,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可实现首剂全效抑酸,遂选择伏诺拉生20mg每日一次,联合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促进胃动力和食管清除能力。

治疗一周后复诊,李阿姨面露喜色:“王医生,现在能吃软饭了,胸口堵的感觉好多了!”

06 康复与反思:三月后的完美结局

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胃镜:食管黏膜完全愈合,仅残留少许色素沉着,李阿姨的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

原来不是所有的食管炎都会反酸,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吞咽困难都是食管癌。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更易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等不典型症状,黏膜损伤与症状严重度常不匹配。

医学实践中,最危险的往往不是疾病本身的复杂性,而是我们思维中的定式。唯有保持开放的诊断思维,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这个病例再次证明,患者的感受是指引,检查工具是手段,而医生的全面思考才是连接症状与诊断的桥梁。

参考资料:

[1] 葛均波.内科学[M].9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1,38(1):1-10.

责编|Zelda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