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字并不入流,只是清代最常见的水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5 20:31 1

摘要:这话说出来,估计不少人得炸了。和珅?那可是乾隆爷跟前的人。他家里搜出来的金银财宝能把皇宫堆满。他写字?说他字“漂亮”,那倒是真漂亮。拿眼瞅着,一笔一划。放在咱现在,随便拿出来一张,都能让那些敲键盘、玩手机的年轻人,喊“大神”。

这话说出来,估计不少人得炸了。和珅?那可是乾隆爷跟前的人。他家里搜出来的金银财宝能把皇宫堆满。他写字?说他字“漂亮”,那倒是真漂亮。拿眼瞅着,一笔一划。放在咱现在,随便拿出来一张,都能让那些敲键盘、玩手机的年轻人,喊“大神”。

可这话,硬是得掰扯掰扯。你看到的,是好不容易从坟堆里挖出来的,是几百年过去了,能保存下来的“稀罕物”。现在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写字?大家都是噼里啪啦地打字,连个签名都懒得签。

“漂亮”和“书法”是两码事。就像一个人长得好看,不代表他就是大明星。和珅的字,好看是真好看,但要说到书法这门艺术,跟那些真正能载入史册的大书法家比,他那水平,只能算是个“凑合”。

清朝那会儿,文人写字,是基本功。科举制度摆在那儿,写得一手好字,是敲门砖。和珅,他就是这么一步步爬上来的,从一个秀才,到状元,再到军机大臣,最后权倾朝野。他写字,天天练,天天写。

他主要学的谁?欧阳询和赵孟頫。这俩人,一个是唐朝的楷书大家,字写得方方正正,结构严谨,笔画清晰。另一个是元朝的书法大家,字写得圆润流畅,骨力内含,姿态优美。和珅把这俩人的优点,都给融会贯通了。写出来的字,有欧体的那种工整,有赵体的那种飘逸。

这套路,在当时的文人官场里,太常见了。你随便翻翻那些和珅同时代的官员,或者再早一点的,那些参加过科举的读书人,他们的字,很多都跟和珅一个路子。就是那种“写得不错,挺好,但也就这样了”的水平。当时全国得有多少人在练这套路?和珅的书法,是这批人里头,长得最“得体”的那一个。但要说他能凭这手字,在书法史上留下一席之地,跟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他们站一块儿?那真是有点想多了。

咱们现在觉得和珅的字“漂亮”,是因为咱们现在写字的人少了,而且大家对字的要求也降了。古代,写字是门学问,是身份的象征。和珅的东西,之所以显得“珍贵”,是因为它稀少,是因为它背后连着一个大贪官的故事。咱们看的是“物以稀为贵”,是“名人效应”,而不是纯粹的书法艺术价值。

书法这东西,得横着比,也得竖着比。横着比,就是跟他同时代的那些真正的大书法家比。清朝那会儿,有“成、铁、翁、刘”这四大书法家,他们写的字,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突破,各有各的“味道”。跟他们比,和珅的书法,就像是在一群国宝级文物里,放了一个制作精良的仿品,看着像,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再往上竖着比,跟中国书法史上的那些顶尖高手比,那差距就更明显了。那些大师们,他们的字,不仅仅是写得好看,更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学识,甚至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都融进去了。他们的笔触,他们的结构,他们的章法,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有着独到的创新和深厚的功力。和珅的字,它没有那种“独步天下”的创新,也没有那种“直击灵魂”的艺术感染力。它是一个“模仿者”,一个“学习者”。

所以啊,你觉得和珅的字漂亮,没错,它确实观感好,工整,大气,符合大众审美。但你说它“入流”?能跟古代那些真正的大书法家比肩?那可真就有点抬举他了。他写的,是当时清朝文人官员里,最常见、最流行的一种写法。这就像一个学霸,考试成绩永远是90分以上,但要说他是天才,那还得看他有没有创造出新的理论来。和珅的书法,是那个永远拿90分的学霸,但离那个能改写教科书的“天才”,他差了那么点意思。

参考文献:

1. 孙慰祖. 《中国书法史·清代》.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9.

2. 傅申. 《中国书法史纲》.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4.

3. 启功. 《论书绝句百首》. 中华书局. 2003.

来源:重生之二狗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