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你别乱读港硕!我发现:真正赚到的人,都在靠它干这4件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5 18:18 1

摘要:阿琳读的港城大商科,上课全靠录播补,却靠学签给3岁儿子办了受养人身份,现在孩子在香港读公立幼儿园;阿凯二本毕业,读了港都会中文授课硕士,毕业后拿应届生身份考上了深圳公务员;老杨创业失败后读港硕,课堂上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半年就把新公司做起来了。

前阵子帮表妹查港硕申请,她突然问我:“一年就毕业,能学到啥啊?是不是有点水?”我没直接回答,翻出了三个朋友的经历——

阿琳读的港城大商科,上课全靠录播补,却靠学签给3岁儿子办了受养人身份,现在孩子在香港读公立幼儿园;阿凯二本毕业,读了港都会中文授课硕士,毕业后拿应届生身份考上了深圳公务员;老杨创业失败后读港硕,课堂上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半年就把新公司做起来了。

后来我才想明白:纠结“港硕水不水”的人,大多搞错了它的核心逻辑。一年制港硕从来不是“沉浸式读书”的选择,更像一个“精准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果你是为了下面这4个目标,它可能比英美两年制硕士还香。

阿琳当年读港硕,纯是被孩子上学的事逼的。她和老公在深圳打拼多年,想让孩子将来考香港的大学,可没有香港身份门槛极高。咨询中介后发现,最省心的路就是读港硕——只要拿到录取通知书,学签一到手,孩子就能办受养人身份,立刻享受香港的教育资源。

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香港入境处的政策写得明明白白:全日制硕士在读期间,配偶和18岁以下子女都能申请受养人身份,享受和香港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福利。阿琳的儿子读的公立幼儿园,每月学费才1000多港币,比深圳的国际幼儿园便宜一半还多。

更关键的是“永居直通车”路径:1年硕士在读+毕业后2年无条件IANG签证,这3年直接算入“7年永居”的年限里。之后再通过工作续签4年IANG签证,满7年就能申请永居。阿琳去年刚毕业进了香港的外贸公司,算下来40岁前就能拿到永居,比靠工作签证熬身份快了至少3年。

提醒一句:想靠港硕拿身份,不用死磕港大、港中文这些名校,很多排名中游的学校专业更容易申请,比如港浸会、港教育大学,只要是全日制课程,身份政策都一样适用。

阿凯的经历更有代表性。他本科是河南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在老家考了两次公务员都没上岸,转头读了港都会的中文授课硕士,直接把“应届生身份”续上了。

港硕的应届生身份有多“香”?简单说,能让你多两次校招机会。如果是9月秋季入学,当年8-9月的秋招就能参加;次年2-3月有春招;毕业后的9月,还能再参加一次秋招——等于用一年时间,换了三次进大厂、考体制的机会。阿凯就是靠毕业那次秋招,考上了深圳龙岗区的事业单位,笔试时“香港硕士”的学历还帮他加了分。

更意外的是实习收入。香港的实习工资普遍不低,阿凯读硕期间在尖沙咀一家券商做助理,时薪75港币,每周工作4天,一个月下来能赚6000多港币,刚好覆盖房租和生活费,基本没让家里再掏钱。

找实习的渠道也给大家整理好了:Jobsdb上香港本地企业的岗位最多,LinkedIn适合投外资公司,Indeed能搜到不少中小公司的实习机会。建议入学第一个月就注册账号,很多优质实习会提前3个月开放申请。

我另一个朋友小敏,三本毕业工作3年,想考在职研究生但又怕考不上,最后选了港树仁大学的中文授课硕士,全程没考雅思,周末上课,一年就毕业了。现在她拿着留服认证的学历,在公司评上了主管,薪资涨了40%。

港硕的“学历提升”优势,对普通本科毕业生太友好了:港前五之外的学校,比如都会大学、珠海学院,对本科背景要求不高,二本、三本学生只要绩点过3.0,再写好实习经历,录取概率很大;不少专业不用考雅思托福,有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就行;还有中文授课、周末授课的选项,完全不耽误上班。

最关键的是“认可度”——只要是香港八大及正规院校的硕士,毕业后都能做留服认证,考公务员、落户一线城市、评职称都能用。小敏就是靠这个学历,成功落户了广州,拿到了3万的人才补贴。

对比一下更明显:英美硕士一年学费加生活费至少50万,港硕普遍20-30万就能拿下,性价比超高。如果预算有限,还能申请一些奖学金,比如港校的“内地学生奖学金”,每年最高能拿10万港币。

老杨当年读港硕,纯属“破釜沉舟”。他之前开餐饮公司亏了20万,想转行做跨境电商,却没资源没人脉,听人说港硕同学背景多样,就报了个跨境贸易相关的专业。

没想到第一节课就挖到宝:同桌是做香港物流的老板,后排坐的是亚马逊华南区的运营经理,连小组作业的队友,都是在深圳有工厂的供应商。课程结束后,老杨就和物流老板、供应商合伙开了家跨境电商公司,去年双11一天就卖了800万销售额。

港硕的“人脉价值”真的被低估了。因为很多专业不限本科背景,还招在职人士,课堂上既有刚毕业的学生,也有工作五六年的职场老兵,甚至还有企业老板。比如商科专业,大概率能遇到金融、外贸、互联网行业的人;教育类专业,同学多是香港或内地的中小学老师。

想利用好这个资源,别只埋头听课。课后多参加学校的“行业沙龙”,小组作业主动找不同背景的同学组队,甚至可以发起“同学茶话会”,几个人凑钱喝下午茶,聊聊天就可能聊出合作机会。

当然,港硕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你是这两类人,建议慎重选择:

一是“想沉浸式做学术”的人。港硕课程节奏快,更偏向应用,论文要求也比研究型硕士低,想读博做科研的话,不如选英美两年制的研究型硕士。

二是“盲目跟风”的人。如果既不想拿身份,也不用提升学历,只是看别人读就跟着读,大概率会觉得“不值”——一年时间和20多万学费,不如用来考证书、积累工作经验。

说到底,一年制港硕更像一个“精准工具箱”:你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它就能帮你高效解决问题;你要是抱着“随便读读”的心态,它自然给不了你惊喜。

如果你是为了身份、应届生身份、学历提升或资源交换,那港硕可能真的是为你量身定制的选择。希望你读完这篇,能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再决定要不要出发~

来源:Suna说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