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谈艺】宋克:游走于“虚实”之间,以“行者”的艺术目光勾勒时代的模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4:11 1

摘要: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宋克的艺术世界充满了跨界与综合的奇妙特质,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与研究者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法国归来的理论家包林对宋克有着极为精准的评价——“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游走”。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在主题性创作与绘画语言之间灵动游动。他深入探索20世纪西方现代绘画的平面性特质,将目光紧紧聚焦于色彩、肌理、笔触等造型语言之上,试图从中寻找到艺术表达的全新可能。

在宋克漫长且丰富的艺术实践旅程中,写生宛如一条坚韧的主线,贯穿始终。他对写生有着一种近乎执着的热爱与坚持,在他心中,坚持写生训练是画家穷其一生都应坚守的本分。他深知,面对客观对象直接写生,是艺术家观察、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的关键过程。通过写生,他能够将创造性的形式语言与现实中具体的客观对象巧妙融合,从而使自己的艺术作品爆发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深沉的艺术感染力。

宋克 《腊月》布面油彩 225×340cm 2012

近年来,宋克在大型主题性绘画创作领域成果斐然。创作于2012年的《腊月》便是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幅宽达3米多的大型风俗画,向我们展现了春节前夕人们在集市上购物的热闹非凡的场景。画面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的服装各具特色,神态更是千差万别,宋克用他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了当下农村那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气息。画中有一个细节十分耐人寻味,作为主体人物之一的老人,并未使用现代的磅秤,而是选择了传统的杆秤来秤羊肉。这看似简单的一个细节,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一种时代衡量标准的悄然变化,让我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不禁陷入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之中。

宋克《焦裕禄》油画 300×600 cm 2021

该作品参加“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中宣部主办、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并收藏)

宋克的油画作品《焦裕禄》,是其艺术生涯中极具分量的主题性创作,充分彰显了他在艺术表达上的深厚功底与独特匠心。为创作此画,宋克两次奔赴河南兰考实地考察、采风写生,深入挖掘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感人事迹,这种扎根现实、对素材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与他一贯坚持写生的艺术理念一脉相承。画面选取焦裕禄带领村民种泡桐树抗风沙的场景,将焦裕禄置于视觉中心,突出其核心地位与奉献精神;远景中真实还原的兰考县黄河岸边景象,增添了画面纵深感与历史厚重感。以暖黄色为主基调,既贴合兰考风沙大的气候环境,又营造出温暖坚定的氛围,凸显焦裕禄一心为民、不畏艰难的崇高形象。在人物、道具和场景的塑造上,他参考大量真实资料,力求还原历史细节,使作品兼具艺术感染力与历史真实性,是其将创造性形式语言与客观对象紧密结合、探索艺术语言表达的又一成功实践。

宋克《祈福——盛世高原》180X200cm 布面油画 2014

2014年创作的作品《祈福——盛世高原》则带有一定的象征意味。画面中,藏族同胞与僧侣们行走在祈福的道路上,他们的神态虔诚而沉静,仿佛时光在他们身上从未留下痕迹,他们的信仰和祈祷始终坚定不移。背景那统一而强烈的红色,更是营造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然而,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们脚上的运动鞋和皮鞋这一细节如同一束光,透露出了时代的变化。宋克通过这样巧妙的对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让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宋克《鼓浪屿日记》布面油画 80×60cm 2013

宋克《码头》布面油画 30x40cm 2005

宋克的风景写生足迹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无论是宁静的乡村,还是繁华的城市,都留下了他探寻艺术的身影。他的写生立足之处,常常是城市乡村的道路之中,这种独特的视角与高度,反映出他作为一个“行者”的独特眼光,也彰显了他的“行走”态度。他的写生是以一种艺术的眼光,进行个体化的景观“微叙事”。在风景的描绘中,他不断探索时间与光的微妙变化,努力寻找平面色彩与画面景深之间的完美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他对风景的观看和理解,也从一个旅行者的好奇,逐渐转变为艺术家的专注。他以一种职业化的眼光和表现方法,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将自然风景精心提炼为艺术作品。他对于风景的观看角度和表达方式,体现出一种画家特有的“图画智力”。这种“图画智力”,是他在艺术领域不断探索的结晶,使他的艺术具有了非地域性、非描绘性的特点。他的研究和表现重点,始终在于艺术语言本身,而非具体的地理景观。他不会因为地理面貌的差异而频繁变换表现语言,而是专注于提炼大自然的“骨架”,致力于纯化和萃取形式语言,这一点,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家依据不同地貌提炼出相应笔墨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宋克《白山黑水》综合材料绘画 1320x240cm 2014

在宋克的艺术创作版图中,综合材料绘画承载着他对艺术语言边界的不懈突破。他将油画颜料、丙烯、沙石、织物等不同材质相融合,以“跨界与综合”的理念为指引,让材料本身成为叙事的一部分。他深知,综合材料的运用并非简单堆砌,而是要精准把握材料特性与创作主题的契合点。《白山黑水》这幅作品以其深沉的色调和粗犷的风格,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面中黑白灰的巧妙运用,不仅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还传递出一种厚重而深远的意境。作者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有机融合,使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超越具象的美学体验。这种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既延续了他对写生中客观对象的细致观察,又赋予作品独特的质感与层次,让观众得以通过多元的感官体验,深入理解其艺术表达中的深层意蕴,也进一步彰显了他艺术风格中“综合”与“跨界”的鲜明特质。

宋克 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 布面油彩 250×300cm 2018

该作品参加“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作品展(中宣部主办, 国家博物馆展出并收藏)

纵观宋克的艺术创作,从扎根现实的写生实践,到主题鲜明的大型创作,每一笔色彩、每一处构图都承载着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追求。他在写实与写意间构建平衡,于传统与现代中探寻融合,作品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表达,都是他艺术理念的具象呈现。宋克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领域留下了鲜明印记,这些作品无需华丽的展望,本身就已成为艺术长河中值得驻足品味的存在。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宋克 《西藏和平解放》布面油彩 240×350cm 2021

该作品参加“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精品工程”作品展

宋克 《人民卫士》布面油彩 200×200cm 2024

宋克《老人像》布面油彩 60×50cm 2011

宋克《紫衣女人像》布面油画 120x100cm 2011

宋克《泊》布面油画 34x52cm 2009

画家简介

宋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美协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北京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国家公派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共北京市委,外交部,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